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輕松(1 / 2)

將血 河邊草 1603 字 2020-11-2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將血最新章節!

(二更了,求點月票。)

始皇帝的功績,包括南擊百越,北驅匈奴。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前秦也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

始皇帝的殘暴之處在於,他對人力的運用毫無節制,無論是建萬里長城,修建道路宮室,以及南北移民,都證明了這一點。

他用人命和鮮血,鑄就了前秦的輝煌,同時,也為混一天下的前秦埋下了禍根。

漢武帝,同樣是一位偉大的君王。

之所以人們將其與秦皇並列,卻非其他原因,因為他同樣修建完善了漢家長城,而且,對匈奴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他的功績,實際上比不得始皇帝,能與始皇帝比肩者,其實只有一樣,就是狠絕的心性。

為了能夠消滅匈奴,幾乎榨干了大漢國力。

輝煌的軍事勝利背後,滿是漢家百姓的血淚。

在這個時代,對於始皇帝以及漢武帝兩位帝王的評價,和後世有著很大的不同。

他們的功績和他們的殘暴,同樣著名於世。

文臣們一旦在表章中提起他們,多數屬於勸諫的性質,很少有例外。

像周仿上書,便是如此。

他推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雖說,上疏當中,言辭極盡委婉之能事,但還是將自己的主張說的很明白。

他不贊成靖胡之策中的移民這一篇,也對皇帝陛下在此時如此看重外邦之事,有著微詞。。。。。。。。

他認為。中原未定。不應本末倒置。過於側重於胡事。

不過,他對靖胡之策中的其他幾策,也表示了肯定之意,而且,對文字和銀錢流通之策,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不論其他人怎么看,有何不同政見,實際上。這位同門下平章事,中書之首,都可以算得上是盡職盡責。

此書一上,隨即在早朝中同李之問所獻之靖胡之策一同,宣之於廷臣。

一時間,上書言事者多,同時也讓這兩篇勉強算是相輔相成的文章,成為成武一朝,最重要的對胡策略。

後面再有人言及胡事,多要引用這兩位所述。順便,讓周仿。李之問之名,傳於天下。

名留青史,就是這么簡單。

隨後,皇帝陛下下旨嘉賞兩人,對兩人所言,表示了肯定。

周仿在中書的位置,一下便穩固了起來,因為他確實是站在文臣的角度上,來看待國朝政事的,這樣的認同,讓他的同門下平章事之職,顯得實至名歸。

而李之問同樣聲名鵲起,晉身從六品鴻臚寺少卿,也沒有什么人再說閑話了。

實際上,這是如今河東金國降臣,頭一次真正進入大秦權貴的視線,亮相很驚艷,尤其是少了蜀人融入大秦朝堂所必須的漫長的過程。

鴻臚寺初立,聲勢卻已不小,隨後,皇帝陛下下旨,令鴻臚寺遣人出使回鶻。

最終定下來的正副使節,也讓中書的大人們又頭疼了幾番。

正使赫然乃皇室宗親,李氏宗族子弟,按輩分來說,是當今皇帝陛下的叔伯兄弟,在皇室之中,向有賢名。

李之問也挺倒霉,剛上任,手下沒什么得用之人,只能親自任副使。

又從長安國武監找了兩個通譯,年關還沒到,天寒地凍之時,便於長安啟程,踏上了漫長的旅途。

此事上自然有些波折,但皇帝陛下振振有詞,皇室擔天下之望,億萬生民奉養,怎能飽食終日,不思報效國家?

皇帝陛下的大道理說的很順溜,顯然已經深思熟慮過了,而且,晉國公趙石在此事上,也旗幟鮮明的站在了皇帝陛下一邊兒。

於是,波折遂平,至於文臣們的種種擔憂,被這兩位君臣聯手,給硬壓了下來。

皇帝陛下還有意將宗族出使異邦定為常例,這一下,很多人也就琢磨出了其中的味道,一旦知道了聖意為何,從來也不缺少順應皇帝陛下心意之人。

這事實際上並不算小,但在大秦成武七年就這么輕描淡寫的辦了下來,也只能說,大秦成武皇帝選擇的時機太好,或者也可以說,這個時候大秦皇權漸漸的開始走向巔峰,臣下們也開始日趨習慣於皇帝陛下的乾綱獨斷了。

大秦成武七年,就在這些紛紛擾擾中,走到了盡頭。

年關將至,大秦內外,終於迎來了一段稍微平靜些的日子。

外間,沒有戰事,內里,政爭也漸趨於緩和。

不過回頭看去,和成武七年開始的時候相比,大秦朝堂上下,幾乎已經是面貌一新了。

在這樣急劇的變化之下,卻還能保持統治架構的穩定,可以說,大秦君臣上下這些年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軍事上的勝利,以及軍政上的改革,齊頭並進,讓成武一朝初期,充滿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