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內外(2 / 2)

將血 河邊草 1522 字 2020-11-21

但這場宴飲,還是盡歡而散。

因為克烈部的請求,也並非那么迫切,實際上,他們現在正和篾兒乞人打的火熱,如果克烈部收服了篾兒乞人,那么,他們的實力將會得到質的提升。

而且,對於東北那常年處於冰雪之下的草場,克烈部的貴族們並不那么熱心,也只有他們的汗王桑昆,還在時刻的惦記著自己那位安達而已。

兩部使者在長安並沒有呆太長的時間,他們也需要盡快趕回去,跟汗王稟報,即將到來的戰爭的前因後果。

而這場攻伐西遼的戰事,也算是大秦至今為止,准備最為輕松的一場戰事了。

除了給西北各部准備些糧草輜重外,大秦國內,幾乎沒多少人被這場即將到來的戰事所影響。

樞密院調兵令也分外簡單。

先就是大將軍木華黎,准其在成武八年秋季,率兵攻打西遼。

再有就是榆林王覽部,會歸於木華黎麾下,助戰的成分居多。。。。。。。

再令靈州路張鈺做好准備,隨時沿天山一線,進入西遼地界。

令涼州路的郭猛,駐於玉門關,若非回鶻人請求,不得出玉門關一步,各路人馬打生打死,也絕不容引起事端的回鶻人置身事外,而且,很可能他們會是第一個跟契丹人接戰的部族。

別看分成了幾路,但主力不會有旁人,只能是木華黎所率之草原諸部人馬。

其他幾路,出兵最多的就是王覽部,出兵五千,張鈺這里,算是一路奇兵,只有兩千人,能不能趕上決戰,都是兩回事。

至於郭猛部,除非回鶻人被契丹人徹底擊潰,他這里是不會出玉門關一步的。

這樣一來,後勤補給上,也就輕松的不能再輕松了。

其實不用朝廷擔心,各部差不多都能自己解決,無非就是戰後犒賞上,要朝廷頭疼一下罷了。

畢竟每一場戰事之後,對草原諸部都需要給予一定的安撫,糧食,兵器,鎧甲等等,自滅夏之戰後,已經算是有了先例。

而這次,大秦准備的犒賞,就是銀兩,取的正是李之問所上之靖胡之策。

當然,這是後來的事情了,不用多說。

還是如之前所說,即便正在醞釀著一場戰事,但樞密院這里,卻斷沒有東征之戰,或是伐夏之役前那樣的緊張氣氛。

樞密院正在按部就班的做著今年應該做的事情。

文臣們這時放下了心,他們最怕的其實就是再來一場消耗巨大的戰爭,拖慢定鼎中原的步伐。

而現在看來,他們之前的種種擔憂,確實有點多余。

沒有動用吐蕃兵馬,主力也將是草原諸部騎兵,這么一來,相當於大秦不費什么力氣,就主導了一場戰事。

這無疑讓朝臣們開闊的眼界,至於這場戰事的勝負,他們也不去想了,就算敗了,於大秦也是無損,勝了,那還用說什么呢?

滅國之功,原來如此輕易,許多人不由眼前一亮,頓時覺得,驅使異族為已用,妙處橫生啊。

實際上,這樣的例子在漢唐之時,並不算少,只是他們如今親身經歷,比之傳聞更加清晰深刻罷了。

而文臣們也沒閑著,今年是科考之年,總不能再鬧出像幾年前那樣的大亂子。

除了這個之外,朝廷經過一輪人事任免之後,官制需要再次進行完善,地方需要安撫,而且,他們需要重整旗鼓,重新得到皇帝陛下的信重。

不能讓那些武臣們肆無忌憚的圍著皇帝陛下,說三道四,蒙蔽聖聽,長此以往,那是要生出大亂子的。

所以,文臣們此時也需要弄出一些拿得出手的政績,來給皇帝陛下看。

什么是拿得出手的政績?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無非兩樣,一個是政治上的平穩,一個就是國庫。

政治上的平穩,不用多言,朝臣們一直在努力,讓成武七年產生的動盪平息下來,從京師到地方,每一個文官,都不想讓這場變亂再延續下去了。

而國庫豐盈,才是國家強盛的正道,在這個上面,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就太多了。

隨後,中書群臣進言政事,多圍繞於此,連帶著,商稅之制上,也有了極大的進展。。。。。。。。。。

到了此時,從成武六年開始的文武之爭,才算是真正漸漸落下了帷幕。

而在樞密院中,其他人忙的腳不沾地,只樞密副使趙石能夠得以喘上一口氣兒了。

因為又得一子,趙石休沐了幾天,這個時候,他算是可以再次將目光轉到國武監這里了。

國武監中人也沒讓他失望,適時送上了國武監第一部自編的醫書,就等趙石點頭之後,刊印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