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風雲激盪幾時休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學問(1 / 2)

將血 河邊草 2039 字 2020-11-2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將血最新章節!

readx;

這話聽著有點耳熟,前兩日同門下平章事周仿就問過他。txt小說下載

其實,這么問的人,自己心里未嘗不明白答案,但還是都問出了口,這也只能表明一點,這件事非常之重要。

趙石能怎么答?

想了想便道:「陛下不必過於憂慮,如今時機難得,而過國庫充盈,民生安穩,軍前將士枕戈待旦,士氣高漲,求戰之心頗切,如此,未戰,已先勝三分。。。。。以微臣看來,今年啊,應該有個好光景才對。」

皇帝陛下頷首,露出輕松的笑容,顯然,這顆定心丸吃的很舒服。

接下來沉吟良久,招手傳膳。

本來,皇帝陛下這次沒打算留趙石在宮中用飯,今時今日,一旦定下心意,接下來的事情,可是多不勝數。

所謂軍情如火,也就是這般了。

要想在冬天之前,結束今年的戰事,需要朝廷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一旦冬天之前,戰火猶自蔓延不絕,那么不論勝敗,大秦付出的代價都將成倍增加。

這會兒接下來很可能就是一場連一場的廷議,這樣的情形,會一直持續到在朝會之上宣布結果。

可以說,如今大秦上下,對戰爭的理解,都已是非常深刻了,不會被什么兵精糧足,士氣可用之類的簡單言辭所動。

但這也要看話是出自誰的口中,大將軍趙石的話,聽到耳朵里,就是定心丸,旁人嘛,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趙石所言,句句順耳,皇帝陛下順勢改了心意,准備跟趙石多聊一聊。

乾元殿上,很快擺上了酒菜。

君臣落座,先對飲了一杯。用了幾口菜。

皇帝陛下才道:「朕有意讓江善領兵,愛卿以為如何?」

趙石沒多少意外,干脆的點頭道:「陛下英明,江善能攻善守。又深得軍心,由其領兵,朝廷無憂矣。」

皇帝陛下不滿意,他要聽的可不是這個,「開封大城。城高池深,與長安差相仿佛,遼人,金人,以及我大秦,皆曾頓兵於堅城之下,無可奈何。。。。。。此次出兵相伐,豈非重演當年故事?」

這樣的問題,必然是要問起的,只是趙石有點意外的是。身旁沒有樞密院群臣在,而是獨膽面對這樣的詢問罷了。

而這個問題很復雜,趙石自忖又不是神仙,天知道開封城到底是個什么模樣,這個時候,問誰這個問題,其實都是白問。

攻城之戰,又是戰爭當中,最為殘酷的一種。。。。。。

像開封那樣的一國都城,若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想要攻下來,用人命去添,確實有點不太現實。

但皇帝陛下既然這個時候問到了,趙石卻必須給皇帝陛下一個合適的答案。再次堅定一下皇帝陛下的信心。

「陛下,恕臣直言,以我大秦之國勢,戰事一起,說是勢如破竹可能有點過,但滅宋必矣。[800]差別之處,只在於時日長短罷了,陛下以為然否?」

皇帝陛下什么人,聞弦歌而知雅意,哈哈一笑,稍稍指點趙石一下,便道:「愛卿之言,總能合朕心意,愛卿說的不錯,於天下大勢之上,我已是占盡先機,即便稍有小挫,又何足道哉?」

趙石笑道:「陛下英明神武,才有今日之大秦,陛下苦心經營至今,得天下必矣,其余,皆細枝末節,不過是費些細致功夫罷了。」

聽了這個,皇帝陛下更是舒心,舉杯道:「若無愛卿等輔佐,朕再是英明,又能如何?來,飲勝。」

一杯酒下肚,皇帝陛下臉上泛起了些潮紅,這些年,皇帝陛下酒量絲毫沒見漲,反而好像還低了些。

不過想想也不奇怪,這些年,皇帝陛下極為自制,從不耽於酒色,皇帝做到這個份兒上,若是再無所作為,卻也只能歸於是天份不佳的原因了,換句話說,就是不是當皇帝的料子。。。。。。。

趙石斟酒,緩解了一下皇帝陛下的憂慮,也該說一些切實的事情了。

「臣跟樞密院幾位大人也議了議,調兵以及准備糧草,差不多要兩個月,差不多六月間,就可以做到諸事齊備,最好能在九月之前,結束戰事,時間緊迫,陛下要早下決心才是。。。。。。。。。」

兩個多月,這就是大秦現在對大型戰役的籌備速度。

而成武五年的滅夏之戰,因算是早有預謀之下,也還陸陸續續准備了半年。

當然,能有這樣的籌備速度,並不排除大秦對中原之地垂涎久矣的因素,但最為主要的原因,卻還得歸功於這些年來軍政之事上的改革。

如果說關乎大秦生死存亡的戰爭,讓大秦整個軍事體系都動員起來,一些人會非常震驚的發現,大秦的軍事力量,和成武五年滅夏時相比,已是截然不同了。

皇帝陛下夾了幾口菜,放下筷子,笑道,「朕與群臣同心同德,何愁大事不成?」

說到這里,目注趙石道:「樞密院那里方略定下了沒有?」

趙石微微搖頭,「時間緊了些,也定下來個大概,還有些不妥當的地方需要商議,不然應該現在就呈到陛下面前了。」

「大概。。。。。。愛卿不妨說來聽聽,朕明日招群臣入宮,也好有的放矢。」

「這個。。。。。。好,依樞密院諸位大人商議,此次用兵,當兵分兩路,一路由虎牢,出鄭州,進圍開封,一路南下,拖住岳東雷等兩淮人馬,今年戰事,當以攻破開封雄城為目的,開封城破,再圖南下,用兩到三年的時間,以靖全功。」

這樣的戰略,可以說是非常保守了。

樞密院群臣並沒有盲目的樂觀,考量到南方水網遍布,氣候濕暖,不利北兵久戰等等因素,才定下了這么一個方略,只等皇帝陛下點頭,再議其他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