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風雲激盪幾時休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覆滅(2 / 2)

將血 河邊草 1493 字 2020-11-21

但他們混亂的建制,以及時間上,都不允許他們做出這樣的戰術動作,軍令根本無法傳達下去,他們此時還能聚集在一起,只能說他們的勇氣可嘉,除此之外,再無亮點可言……

兩側的蒙古騎兵驚慌的呼嘯起來,並自發的開始催動戰馬,迎向敵人。

但一身重凱的重甲騎兵,在這樣的戰場上,足以稱之為像蒙古騎兵這樣的輕騎兵的噩夢。

撞擊的悶響聲中,蒙古騎兵,無論人馬,皆被撞的飛起,他的箭矢,落在秦軍騎兵的甲胄上,只能激發一陣叮叮當當的亂響,彎刀斬在上面,也只是一連串的火星。

間或有秦軍騎兵,被射中甲胄縫隙,一頭栽下戰馬,但更多的騎兵則是揮舞著他們特制的後背大刀,將失去馬速,錯身而過的蒙古騎兵一刀兩段,並蠻橫的一頭撞進蒙古人的軍陣當中,掀起一片片腥風血雨。

無可阻擋,蒙古人在這樣的沖鋒面前,往往要付出幾倍或者十幾倍的代價,才能將一個這樣的鋼鐵怪獸殺死。

這無疑是他們所見過的最為可怕的怪物。

蒙古人的勇氣,在迅速消失,他們也是人,也會疲勞,也會害怕,也會驚慌失措,只是因為他們在寒冷嚴酷的環境中,生活的太久,所以極為頑強罷了。

太陽漸漸升上頭頂,卻被浮雲所掩蓋,在大地上留下斑斕的光影。

戰事終於來到尾聲。

秦軍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象征著勝利的到來。

蒙古軍崩潰的很快,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便是此戰的收尾了,每個秦軍將士都知道,追亡逐北,將是他們現在要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

乘勝追擊,秦軍略略打掃了一下戰場,便開始以王勝保,陸相兩部為先導,快速北進。

至此,兩個蒙古萬人隊,多數覆滅於此戰當中。

蒙古千戶博爾忽戰死,蒙古千戶赤老溫戰死,以下百戶等蒙古將領,多數戰死於開封城下。

俘虜的蒙古騎兵,有兩千余眾。

他們和草原上的其他部族並沒有多少區別,在失去作戰勇氣之後,迅速的選擇放下武器,做好了成為奴隸的准備。

但這里不是草原,大將軍趙石一聲令下,俘虜被集中於一處,圍上來的秦軍士卒,刀槍並用,立時將兩千余蒙古降卒屠戮一空。

蒙古人的屍體,密密麻麻堆疊在一起,並被一把大火,燒了個干干凈凈。

蒙古騎兵,第一次被成建制的消滅於戰場之上,見證者,卻只有他們的敵人。

而且,悲哀之處在於,這些大秦士卒,除了勝利的喜悅之外,並沒有什么太多的感覺,因為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時代,離他們還很遙遠。

他們比蒙古人更加的驕傲,勝利的到來,也顯得是那么的理所當然。

當秦軍大軍,出現在黃河岸邊。

正在正相搶奪渡船的河北潰卒的命運,也就已經注定了。

蒙古人為他們贏得了逃走的時間,但可惜的是,能夠在此戰中逃脫的人,屈指可數。

對岸已被秦軍占據,逃上渡船,也只能順流而下。

而大部分河北兵馬,並沒有這樣的幸運,在秦軍到來之後,紛紛跪倒在黃河岸邊,等待最終命運的到來。

趙石這一次,仁慈的多。

令張柔等降將,收攏降卒,做好進軍河北的准備。

三天之後,趙石已經身在黃河北岸,此時,有人將燕王李任權的人頭,送到了他的面前……

這樣的事情,自古以來,發生了太多次了,所以不用怎么驚訝。

李任權本想逃去山東,卻為心腹所殺,人頭也被送了回來,至於他的兒子和義子的人頭,只能說是附帶而已。

趙石並不怎么關心這些,李任權,早已是冢中枯骨般的存在,當年他就不曾將其放在眼中,今時今日,更是如此。

他要的是河北,李任權是生是死,在他看來已是無足輕重。

但李任權,對於京師的君臣們而言,意味可能不太一樣。

所以,他立即命人,將李任權的人頭送去了長安,這位大秦有史以來,最著名的一位叛將,終是身死異鄉,做了無頭之鬼。

匯合了段從文部,兵力驟增的秦軍,前面可謂是一片坦途,燕城近在咫尺,其他府縣,傳檄可定。

毫無疑問,河北此時差不多已然算是歸於大秦治下了。

只是此時,北邊張鋒聚部,正在面臨四萬南下的蒙古騎兵的考驗,帶領他們的,則是成吉思汗,鐵木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