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風雲激盪幾時休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大軍(2 / 2)

將血 河邊草 1542 字 2020-11-21

當河北大軍趕來,對於大同兵馬而言,便也處於敵軍包圍之中了。

這是大軍啟程時,預計的最壞的一種情形,孤軍深入,被圍於古北口,除了拼死力戰,等待南邊不知在什么地方的援軍之外,再無他法。

十余萬河北大軍漫野而來,只是戰的筋疲力盡的秦蒙兩軍,都不知道,大軍的主將,燕王李任權的次子李傲,此時不但在為大軍的糧草發愁,而且,大軍遲遲未曾拔營的原因,卻是李傲最為寵愛的兩個小妾廝打在了一起。

李傲好色,滿燕城的人都知道,這位燕王此子,有著不遜色於君王的後宅女眷。

作為河北地界的土皇帝,李傲看上的女子,都脫不了進入王府的命運。

能得李傲寵愛的女子,不說傾國傾城吧,其實也差不了多少。

李任權戰死的消息一到燕城,李傲便被左右推舉為燕王,這位登上王位的燕王次子,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跟失蹤於軍中,至今不得消息的大哥,以及其他幾個留在燕城或者其他地方的兄弟們爭權奪利,而是想到了逃走。

不過,他的提議,也確實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

心驚膽戰的人們,對於新王的英明,皆都贊頌不已,已然紛紛准備逃命的他們,這次可以正大光明的搜刮燕城乃至左近,帶著無數財貨,跟著英明的燕王殿下,走上逃亡的路途。。。。。。。

他們的目的地,正是蒙古人占據的遼東。

一路上,這支大軍,都在膨脹,燒殺搶掠的事情,自然沒少干了,河北地面上,凡擋在這支大軍前的一切,都被這支大軍的上上下下搜刮一空,就像蝗蟲過境一般,什么都沒留下。。。。。。。

這是戰亂年代,最為可怕的一幕,也是亂世當中,最為常見的過程。

各處義軍,對這個最為熟悉,干的最多的就是他們,再有就是逃兵,或是入侵中原的異族們。

至今為止,河北人所經歷的契丹,女真等族南下,或者是蒙古人的劫掠,都不如這次那么的徹底,那么的殘酷。

由此可見,割據一地之軍閥,為禍之烈,根本不下於異族。

哲別派出的傳令之人,很快便在這支大軍當中找到了李傲,並傳達了哲別的軍令。

不過,令哲別大怒的是,河北大軍一直遲遲未動,一直到了午後,才有人過來,謙卑的告訴千戶大人,他們將為大汗效力,並在千戶大人的帶領之下,去攻打古北口的秦軍。

然後就是討價還價了。。。。。。哲別無奈的發現,這支所謂的大軍,只不過是一些膽小的兔子,聚集在了一起,而這些兔子,卻還想在這樣一個生死攸關的時候,得到一些胡蘿卜。。。。。。,。

他們的卑微和奸詐,確實很像哲別熟悉的漢人,只是,到了現在,也不曾消失在他視線之內,並在這兩天的廝殺當中,讓蒙古勇士吃盡苦頭的秦國人,難道不也是漢人嗎?

當然,照著哲別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哪里都是怯懦卑微的家伙,即使狼群當中,也不能免。

薛奴兒確實沒有率兵北走,他不怕蒙古人的追擊,因為蒙古人現在還剩下什么呢?

一戰下來,一萬秦軍精銳,只剩下了六千多人馬,傷亡近半,對面的蒙古人看上去更慘,他們的斥候,甚至已經沒有再出現於大軍周遭了。

這樣一支殘兵,還敢跟秦軍糾纏的話,只能說是勇氣可嘉了,但那卻並無多少實際意義,拖慢不了多少秦軍北撤的腳步。

只是,他選擇留在這里,是想看看,來的河北大軍的模樣。

而且,不久,斥候就帶了些捉拿的河北兵卒過來,一問之下,薛奴兒不驚反喜,更不著急北撤了。

這是一支看上去人多勢眾,卻已經成為驚弓之鳥的大軍,也許,只要嘗試著攻擊他們一次,他們就會像中箭的兔子一樣,四散奔逃才對。

可惜,對面還有著一個狡詐而又頑強的對手,不然的話,薛奴兒自忖,就算大軍上下,已經不堪久戰,也能將那所謂的十數萬河北大軍沖散開來,那樣的軍功,是如此的誘人,讓薛奴兒心癢難耐。

但最終,理智戰勝了沖動,大軍的後路,就在他手中,一個不對,也許援軍未到,大同所部,先就陷入了重圍之中。

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謹慎,能將敵人拖住,便絕不冒險。

這一天,安靜的好像之前的戰事從來沒有發生過,飄盪著血腥味兒的戰場之上,也恢復了詭異的平靜。

但方圓數十里之內,卻盤踞了十數萬敵我人馬。。。。。。。。。

但這一天的耽擱,卻讓戰局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