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風雲激盪幾時休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相議(2 / 2)

將血 河邊草 1521 字 2020-11-21

蒙古人走的很干脆,不干脆也不成。

自兩萬河北軍到達古北口之後,秦軍騎軍在日夜兼程之下,終於陸續到達了這里。

兩天之後,古北口已是大軍雲集。

兩萬秦軍騎軍加上猛虎武勝軍殘部,再有兩萬河北軍所部,加之緩緩到達的其余河北大軍所部,古北口在短短幾日之內,便匯聚了差不多**萬人馬。

這個時候,大將軍趙石的帥旗,也出現在了古北口城牆之上。

因為趙石並未率秦軍主力緩行,先就將各部騎軍運過黃河,親自率騎軍迅速北上,沿路所經州府,可謂是望風而降。

只不過,大隊秦軍並未停留,風一般穿過河北諸地,來到了古北口戰場。

不過,當趙石率兵來到古北口的時候,戰事已經相當於結束了。

城牆之下,已經沒了蒙古人的蹤影,只留下了一地狼藉。

在古北口城牆烈烈飛舞的秦軍戰旗之下,軍中眾將,簇擁著大將軍趙石遙遙北望。

這個時候,無論是張鋒聚,還是段從文,甚或是王勝保,陸相以及張柔等河北降將,差不多都在琢磨著,冬天來臨,天氣日寒,看來,今年的戰事,應該是到結束的時候了。

這些人都深知北方天氣到底有多嚴酷,而且,再往北就是遼東,據說那里,到了冬日,便是漫山皆白,滴水成冰,對大軍征戰而言,極為不利。

趙石身旁站著的,自然是張鋒聚,段從文兩人。

這兩位年紀相仿,都處在人生最有滋味兒的時候,手握兵權,功成名就,大秦能比得過他們的軍中將領,已是不出五指之數。

不過,經過古北口一場戰事,張鋒聚看上去黑瘦黑瘦的,頭發也白了許多,看著比段從文可要老相的多了。

身後都是軍中大將,但這三位看上去卻是那么的分明。

而他們三個,都是老伙計了,雖說這些年,各有際遇,官職也有高有低,功勛更不相同。

但這三人,當年卻都是出自京師羽林軍當中,多年過去,趙石自不待言,其他兩人,也沒多少含糊之處,盡都是手握兵權的一方重將了。

言談之間,也很隨意。

只是段從文這些年輾轉來去,在趙石面前,總歸有些拘謹而已,這也是他,不顧趙石想讓他留在後面,掌管大軍主力,而是一力請命,騎軍盡出,隨在了趙石身邊的緣故之一。。。。。。。。。

為的不是搶功,而是想和大帥相聚一些時日,表表忠心,敘敘舊日情誼的意思在里面。

效果很不錯,這些日子,雖說只能縱馬疾馳,率軍急行,勞苦異常,但卻真好像回到了當年大軍東出,隨大帥征戰河中的日子了,什么都不用多想,只需按照大帥軍令行事便可。。。。。。。

回想這些年來的宦海沉浮,段從文也是感慨良多。

王勝保,陸相,甚或是在身後領兵的種懷玉,這些後進之人,如今卻都頭角崢嶸,紛紛趕了上來,而相處日久,卻是感覺到自己有些老了,和這些人有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隔閡。。。。。。

他總感覺,這些人有些不對,哪里不對,卻又說不上來,最終,也只能歸於新舊交替,一代新人換舊人的緣故了。

張鋒聚此時卻沒段從文那么多的感慨,經過這一戰,雖然憂勞幾月,身體有些撐不住了,但所有的精氣神兒好像都被激發了出來。

此時,他便遙望北方群山,拍打著城牆,大笑道:「大哥,過了這燕山,便是遼東,據說當年隋帝屢伐高麗,在遼東沒少吃了苦頭,唐時,也在這里流了不少的血,現在咱們到了這兒,可不能想前人般,空手而回。。。。。。」

「就是不知道,木華黎那小子,現在帶兵到了哪兒,要是被他搶了頭功,小弟可就不甘心的緊了。。。。。。」

段從文在旁邊呲牙一笑,「木將軍現在恐怕已經入了上京城,不甘心,也沒轍,咱們也沒帶翅膀,飛不過這莽莽群山去。」

張鋒聚翻了翻白眼兒,「老段,你這話我就不愛聽,蒙古人過得去,咱們憑什么過不去?流了這么多的血,要是讓木小子搶了先,你說讓咱們這些人的臉往哪兒擱?」

段從文脾氣向來不錯,不跟這個在古北口已經殺紅了眼的家伙糾纏,而是轉頭看向趙石,道:「大帥,之後如何行止,還得您發話,末將覺著,這平定遼東之功,怕是難逃木將軍之手了,只是,木將軍麾下,盡多胡虜。。。。。。若是肆虐遼東,恐有不妥之處,是不是派人過去,給木將軍傳個話,讓他約束眾人,不得妄行?」

這話說的委婉,但意思也極為明白。

大家伙兒都想去金人國度上京城轉一圈,可不獨張佩官有這樣的想頭,他段從文的心思也不差。

只是明著去爭功有點說不過去,換了個比較說的過去的說法而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