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瞻壑(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25 字 2020-11-24

他掀開那張紙,又在另一張紙上寫道:瞻壑。

年前太子、漢王的妃子都生了兒子。此時朱棣已經寫了兩個皇孫的名字,太子的兒子是郭次妃所生,名字就叫朱瞻塏;漢王的兒子是漢王妃所生,叫朱瞻壑。

皇帝現在才給孫子取名,或許是因為名字實在不太好取。朱家宗室以五行取名,雖然這才是太祖的曾孫輩,但已經有很多宗室人口了;一時要找那么多土字旁的字,並不太容易。

朱棣寫完名字,便叫旁邊的另一個宦官拿著字去,一張送東宮,一張派人送雲南;並傳旨宗人府按禮制挑選一些禮物,賞賜給生了男孩的兩個妃子。

接旨的宦官孟驥是個西番色目人,不過他的鳳陽話說得比誰都好,有時候說幾句土話詞兒,連朝臣都聽不懂。

孟驥也小心翼翼地捧著宣紙,告退出去了。片刻後,另一個宦官入內,代替他侍候著皇爺。

……皇帝的事,誰也不敢怠慢。此時,侯顯冒著風雪走到了千步廊,在衙署里找到了李琦,把皇帝的聖旨口傳了。

李琦長著一張四平八穩的國字臉,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大明朝派遣到外邦的使者,大多長得都不錯,至少不能長得太寒磣,好叫外邦人誤以為大明朝的人都長得一表人才。

李琦聽了聖旨,忙問:「聖上沒說,臣見了漢王究竟問哪些話?」

侯顯一臉嚴肅地認真回想了一下,才搖頭道:「沒有。皇爺叫李御史問安南國的事。」他說罷,見李琦一副苦思琢磨的模樣,忍不住又好心提醒道,「皇爺或許只想聽聽漢王的看法……」

「哦?」李琦瞪著眼睛。

侯顯看了他一眼,小心翼翼地沉聲道:「漢王的奏書,今日遣使送到了御門,寫的好像是他在雲南對付土司的事兒。彼時咱家就在旁邊,聽得皇爺說了一句『最像朕的還是高煦哩』;後來皇爺去了東暖閣,對著安南國的圖看了好一陣,接著馬上就吩咐奴婢來傳旨……李御史明白了么?」

李琦點點頭道:「這么說來,漢王在雲南對付土司有方,聖上很是滿意;所以聖上又想叫漢王對安南國的事進言?」

侯顯不置可否。

李琦回過神,急忙拱手深深地作了揖,說道:「多謝公公提醒。」

「使不得使不得。」侯顯急忙回禮,嘴上推拒,但他的臉上已經笑爛了。

太祖時,嚴禁宦官干|政,宦官的地位就是純粹在宮里干臟活累活的雜役。但永樂朝以來,一些宦官很受皇帝重用,少數大臣審時度勢、也在漸漸改變態度。

一個道德高尚的御史對侯顯打拱作揖,侯顯當然是非常受用的。

倆人客氣了一番,侯顯便鞠躬道:「咱家傳完旨,告辭了。」

……宦官孟驥也立刻把皇帝的字送到了春和宮。東宮就在皇城里,過去辦事很快。

郭嫣拿著那張宣紙不放,還拿給襁褓中的孩兒看,親昵細語地說道:「瞻塏,我兒的名字叫朱瞻塏,這可是聖上欽賜的名兒,今後誰也不敢欺負你了……」

她說罷,忽然又警覺地抬頭看了一番周圍的宦官宮女,幾個人趕緊低下頭,仿佛甚么也沒聽見。

郭嫣的眉頭一皺,似乎覺得剛才自己不慎說錯了話,怕很快就會傳到某人的耳朵里。她面露憂郁之色,這時卻見朱瞻塏蹬著小腳,「咯咯」地望著她笑,郭嫣也立刻露出了笑臉,伸手輕輕逗孩兒的小鼻子。

她又將那張宣紙放到孩兒面前,改口道:「看塏兒的皇爺爺的字寫得多好,你快快長大,照著這些字練習,先學會寫名字……」

終於有個小宮女開口說話了:「王子殿下打小喜歡字墨,將來一定是個才華橫溢的王子。」

郭嫣聽得很高興,說道:「就你會說話,一會兒賞你。」

小宮女忙道:「謝次妃娘娘!」

郭嫣面帶微笑,哼著小曲,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了一個風度翩翩的年輕王子,那個人滿腹詩書、憂國憂民,關鍵他又是郭嫣最親近的親人……一時間塵封在她心底的一些朦朧印象,漸漸浮現在了眼前。

這時「嘎吱」一聲響,忽然一陣風稍大,把虛掩的房門吹開了。一個宮女急忙跑過去關上,生怕小孩兒吹到了風。

門外的雪似乎比前兩天更大,宮室房頂上、地上已經積上了一層薄薄的積雪。在白雪皚皚中,屋檐下已經掛上了更多的紅燈籠,過年佳節、很快就會到來,永樂三年的春風也不會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