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縷陽光(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261 字 2020-11-24

當此之時,應以皇太子暫行監國,改朱批為藍批。諸臣皆受大明皇室厚恩,應忠心社稷,安守本分,用心輔佐皇太子。有居心叵|測趁勢生亂者,請皇太子嚴懲不貸。

……朱高熾幾乎是哭著看完懿旨的。這時徐皇後的聲音冷冷道:「那些沒有盡責的近侍奴婢,以及有嫌的人,你決不能放過他們!」

「兒臣必為父皇報仇!」朱高熾拜道。

徐皇後道:「兒長大了,不要哭哭啼啼,去罷!」

朱高熾忙活著蓋上皇後的寶璽大印,收拾好東西,把鑰匙還給徐皇後。便在床前磕頭告退。

朱高熾走出坤寧宮,見到太子妃張氏時,張氏一臉緊張地望著他,看著他一步步走下台階。朱高煦向張氏微微點頭;張氏又看了一眼他手里拿著的黃緞,長長地呼出一口氣,好像渾身都軟了下來。

輦車剛出乾清門外的小門,便見袁珙迎面疾步上來。

袁珙沉聲道:「漢王等百余騎沿官道跑了!」

朱高熾問道:「昨日的事告訴道衍大師了么?」

袁珙點了點頭,上前耳語道:「道衍大師嘆息了一陣,甚么也沒說,只說他年紀大了身體不支,無力再管俗事。不過慶元和尚跟著出玄奘寺,告訴下官,以後有什么事兒可以與他商議。」

於是朱高熾乘車,其他人簇擁著步行回春和殿。朱高熾把懿旨先拿出來,給諸臣傳閱。

就在這時,東宮官員楊榮道:「幸好太子早有所料,提前派人去了貴州。而今最重要的是,先把皇後的懿旨謄錄一份,命通政使司驛傳貴州,好讓鎮遠侯(顧成)有所依憑。只要鎮遠侯拿住了漢王,大局可定矣!」

同樣是東宮官員的楊士奇卻立刻反駁道:「彼時漢王只身困於宮中,而我們已有准備,尚且不能拿住他。如今漢王脫韁而去,我們卻只寄托於貴州一地拿住漢王,恐怕並非穩妥之法。」

楊榮道:「事情倉促,漢王逃脫只是僥幸,不料他在宮中也竟有奸諜!而今漢王帶兵返回雲南,必快馬加鞭,必經貴州才能盡快回雲南。貴州初定,至今未建三司,要道皆有衛所防衛,漢王插翅難飛!

漢王部下雖是騎兵,卻有一百多人,換馬不便。他剛走不久,太子立刻下令將懿旨謄錄驛傳鎮遠侯,必能趕在漢王到達貴州之前、送達鎮遠侯之手。」

楊士奇卻道:「下官不敢苟同。此時不宜逼迫太急,應竭盡全力穩住漢王,與之和解。時間拖得越久,朝廷局面越穩,朝廷對雲南四周的部署也需要時間,拖延時日,對我們極為有利!」

太子妃道:「此事容後再議,母後已經給太子想好辦法了,請太子爺先辦好宮里的事。」

朱高熾以為善。

……鎮遠侯、後軍都督府右都督顧成已經七十七歲了,以前是跟著太|祖打天下的人。建文元年被朝廷調往真定前線「平燕」,追隨的是耿炳文。耿炳文戰不利,顧成被俘。

顧成被俘後十分識時務地投降了,一個剛投降的大將、當然不能用在前線,燕王立刻把顧成送往北平輔佐高熾守城。顧成在北平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城防建議,逐漸得到了世子府的信任和庇護。郭資、當時的世子妃張氏都與顧成結交甚好。

正因顧成的良好表現,以及高熾等的力保,他在「靖難之役」後不但沒有被清|算,還被封了鎮遠侯,繼續得到聖上的重用、回到貴州做一方封疆大|吏。

所以,此前太子寫信給顧成,讓郭資也簽名了。彼時太子沒有名分、不能對顧成這樣的封疆大|吏下達任何命令,寫那封信只能靠私交了。若是顧成能意會,應該自己想個由頭,先扣住漢王,再等朝廷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