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如投我(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25 字 2020-11-24

諸驛站兵丁更是毫無選擇,驛站那點人,面臨全副武裝的數萬大軍,反抗是在自尋屠|殺。

兩軍一路收納降兵,遣送降將。瞿能軍人數增至二萬二千人,朱高煦軍人數到四萬五千人。但這時瞿能軍在納溪縣停止了進軍,大江(長江)擋在了前面。瞿能軍不僅沒有戰船,而且在附近根本找不到船……

夜幕降臨時,朱高煦正在中軍大帳讀瞿能的信。

四川三司、總兵官府,對四川境內大江流域諸州縣下達了戒嚴令,沿江所有州縣的船只全部調離江面、或就地焚毀,堅壁清野,不得漢王「叛軍」過江。

同時四川總兵官、四川都指揮使、陽武侯薛祿6續調集了大軍,預計總兵力在十萬步騎左右。官軍前鋒在納溪縣的大江北岸,中軍在富順縣(自貢),可沿沱江水6並進,克日抵達大江……

漢王府北司派遣到四川腹地的奸諜,被逮住了一些人,也有一些回來了。朱高煦讀到「人走茶涼」這樣的奏報時,心里難免有點感慨。

從貴州都司那邊、也6續回來了斥候和細作。朱高煦大多都親自見面,詳細詢問。

此時朱高煦面前,就有個北司的軍士。軍士上午就到達軍中了,朱高煦先前只看了北司的奏報;現在他把人召過來,正當面問話。

軍士道:「顧成的大軍往畢節衛來了!人馬極多,驛道上全是官兵。」

朱高煦問道:「大概有多少人馬?」

軍士道:「最少十萬!」

朱高煦頓時看了軍士一眼,見軍士一整天了神色還很亢|奮的模樣,情知此人必定是誇大了軍情……一般這種情況並非謊報軍情。一來細作跑去窺探軍情,心里惴惴不安,不一定能看得明白;二來那驛道上只要有大軍,陣仗就十分嚇人,細作可能因恐懼而影響了實際判斷。

先前朱高煦在安南國,也有斥候稟報軍情,說安南軍有兩百萬!這種消息怎么相信?大明朝的人口地盤是安南國的不止十倍,也完全不可能調集起兩百萬軍民。

「軍士,你到帳篷里歇著罷,要冷靜一點。」朱高煦對他說道,並未斥責。

「小的告退。」軍士抱拳道。

朱高煦站了起來,低頭沉思。身邊的幾個部將、以及頭上包得嚴嚴實實的妙錦,都沒有出一點聲音。

昨天留守畢節衛的武將,也送達了一份稟報。稟報稱,斥候現貴州司大批人馬,向畢節衛進軍;留在畢節衛的人馬很少、難以守城,武將准備放棄畢節衛城,向北趕往漢王中軍。

兩種不同來源的消息,都說明了貴州軍在進軍畢節,朱高煦認為這一點是比較可靠的消息。人馬數量上則存疑……

貴州衛所大部分都在驛道上,一個月左右調集兵力可觀的大軍、應該是可以實現的。但主力往畢節來?

朱高煦不禁埋下頭,仔細看了一番繪制了烏撒達瀘州道和貴州司的一張地圖。地圖雖然粗略,但大致方位和大路沒甚么差錯。

畢節衛在貴州都司(貴陽)的西北方面,位於烏撒達瀘州道上……如果顧成要趁虛攻雲南,主力肯定不會去畢節,他應該往西南邊去曲靖軍民府;走畢節簡直南轅北轍、毫無道理地繞一大個圈。西南地區的路本來就不好走,顧成吃飽了撐的才從畢節去雲南。

那么,顧成想尾隨漢王軍主力北上?然後貴州軍與四川都司的人馬南北夾擊,與漢王軍主力決戰?

朱高煦踱了三四步的時間,就覺得可能不大。

因為這個想法雖然不錯,但操作的難度實在太高了。西南山區交通不便,貴州入川的主要驛道又在漢王軍的控制下,顧成和薛祿要怎么做,才能一起精確地起決戰?

事先約定時間肯定是沒用的,戰場上各種因素太多,軍情瞬息萬變。一場雨的泥濘,就能叫他們的行程出現意外。

顧成如果北來,除非他有信心單獨擊敗朱高煦、瞿能兩路大軍近七萬主力,不然這個方略毫無作用。

朱高煦忽然回顧左右道:「顧成趨畢節的人馬,不會太多,他想斷我後路與糧道!」

不過,就算朱高煦猜對了,現在這情況也似乎並不太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