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決戰天府之國(6)(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18 字 2020-11-24

及至傍晚,斥候探清了官軍的動向。薛祿軍果然向正南方向行進,全軍分作距離不遠的三股,屯兵府河西岸。騎兵在黃龍溪,一部在北面的永安場,一部的大營位於黃龍溪和永安場之間。

雙方的思維已經合上節拍了!朱高煦與官軍大將打交道,果然與土人領不一樣;甚么麓川思氏、安南胡氏,與他們講利弊權衡,根本就像雞同鴨講,一點用也沒有。

……次日一早,官軍薛祿軍從府河上的浮橋過了河,開始向太平場方向進軍。

漢王軍依然按兵不動,將士繼續修整。因為官軍步騎主力,一天之內不可能走完七十多里路。

朱高煦一早騎馬出門,今天他沒有去薛祿來的西南方向,而到了東南面。

太平場倚著龍泉山脈西麓,朱高煦等人騎馬沒走一會兒,就能看到龍泉山脈的山形了。從貴州過來的朱高煦,再看龍泉山、實在覺得不高,但位於平原地區,這道山脈也是相當引人注意。

一行人出太平場往東南走,不一會兒就見到了許多小丘陵,看樣子、這就算是龍泉山脈的山腳。地形起伏不定、以平緩的坡度逐漸爬升。

長長的坡路周圍的荒地上,有許多枯木樁和草木燒盡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枇杷樹、桃樹,似乎還有李樹。果樹還不大,種得比較稀疏;騎馬行走即便不走路面,穿過果樹林也沒甚么問題。

「昨晚我聽人說,上面有座佛寺?」朱高煦隨口道。

同行的劉瑛道:「回王爺,寺廟名叫剩金寺,上面還有一片很大的壩子,叫灑金壩。」

「上去瞧瞧。」朱高煦道。

大伙兒便繼續爬前面的坡路,這片坡路比剛才的丘陵地勢更陡了,但也只是比較而言,騎馬仍然能跑動。坡土比較干燥,依舊種著很多桃樹之類的小樹,不過荒草更密了。此地是江河水利無法灌溉到的地方,連一片稻田庄稼地也沒見著。

上了坡之後,果然就看見了一座陳舊的寺廟。因為名字里帶個「字」,朱高煦以為是一座金碧輝煌的佛寺,然而親眼看到樣子、現並非如此。

諸將士漸漸來到了剩金寺大殿外。這時出來了個老和尚,瞧了一眼一群披甲執銳的大漢,便合十鞠躬低眉順眼地道:「阿彌陀佛!」

朱高煦也合十回禮,走到大殿里面,看見菩薩前邊放著一只功德箱,便摸出一串銅錢來,放了進去,站在菩薩面前拜了幾下。

老和尚見狀,似乎松了一口氣,說道:「施主積德行善,必得我佛護佑。」

「借大師吉言。」朱高煦道,「對了,這寺廟為何叫剩金寺?」

老和尚道:「唐朝時,蜀中有一善人,路上拾得黃金十斤,便在龍泉山上修了一座石經寺;黃金未用完,接著又修長松寺、福慶寺;仍未用完,善人將剩下的黃金在此地接著修了一座佛寺,故曰『剩金寺』。」

朱高煦聽罷說道:「原來如此,這來歷有意思。」

他只和和尚言語了幾句,大伙兒沒有在剩金寺逗留太久,很快就出來了,繼續在這灑金壩邊走邊看。從剩金寺往南,大片的平坦土地,近處種著不少菜,遠處一眼看不到頭。不過西邊遠處,隱隱能看到山林了。

龍泉山這一段的地形很有意思,地形比較平緩,但很有層次;仿若一片放大的梯田壩子。

朱高煦等沿著上來那道陡坡邊緣,繼續往南走。許久之後,壩子漸漸變成了下坡路,乍看依舊一片平坦,但走起來能感覺出來在下坡了。壩子南邊這一片坡,非常之緩和又寬闊,緩得叫人肉眼幾乎看不出來,植被以荒草灌木為主;靠西的壩子邊緣有一座院落。

而繼續往南看,遠處的山勢就陡了,一道大山擋在天邊,青綠的顏色十分濃厚,應該是一片茂密的山林。

「松林坡。」劉瑛遙指南面道,「末將的侍衛問當地人得知了名字。」

而朱高煦所在的這片緩坡,就好像灑金壩和松林坡之間的巨大豁口。

走了一會兒,朱高煦開口道:「剛才那老和尚說我積善行德,咱們要做好事、便要做到底,干脆把中軍行轅設到剩金寺,戰場移到灑金壩附近來。畢竟這邊百姓和民宅都很少,比起太平場,能減少更多百姓的房屋損失和兵禍誤傷。」

眾將多在左顧右盼,觀察周圍的地形。

朱高煦稍微一停頓,又道:「我雖不懂佛法教義,但可以肯定我佛慈悲的意思,必不是讓世人保護佛寺、卻是憐惜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