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宮闈諸嬌(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27 字 2020-11-24

張氏款款地在一張軟毛皮大椅子上坐下來,開口問道:「薛祿在四川打敗了?」

海濤把嘴從竹筒上挪開,轉頭道:「回皇後娘娘,是。皇爺昨天聽到消息,非常震怒!不過叛賊漢王統率過四川衛所的官軍將士,多有舊識;還有瞿能曾多年在四川領兵。據報四川各部投降者極眾!此役確是難為了陽武侯。」

他頓了頓,接著說,「盛庸、平安、瞿能而今都在漢王麾下。有消息說,漢王從京師逃到雲南的時候,那些建文舊臣半路去投。不過司禮監的猛哥說,或許漢王在永樂初就窩藏了他們,居心叵測!」

張氏微微點了一下頭,皺眉坐在椅子上。宮闈里沉默了好一陣子。

海濤悄悄側目看了一眼,見張氏沒有說話的意思,他便又開口道:「鄭和、侯顯、王景弘帶回來了許多西洋貢物,皇爺挑了一些養身的補物,專門賜給淇國公。您說這……」

張氏道:「而今國家正值多事之秋,武臣尤為重要。聖上心里有數,善待這個曾為漢王搖旗擊鼓的邱福,便是要額外看重勛貴武臣的意思。」

海濤一副敬仰的表情,急忙點頭稱是。

他接著小心翼翼地說道:「對了,鄭和從西洋珍寶里挑了一樣東西,托奴婢進獻給皇後娘娘。」

張氏露出一絲淺笑,單眼皮小眼睛瞧著海濤的臉。這宦官先提到下西洋的幾個人,然後一副忽然想起、順便提到的口氣,做得不著痕跡;不過張氏心里清楚,海濤怕是收了鄭和的好處,早就在找機會說此事了。

海濤從懷里摸出一只盒子,輕手輕腳地打開,再掀開里面的紅緞子,雙手捧到了椅子前面。

張氏低頭一看,里面放著一串佛珠。

海濤道:「皇後娘娘,佛陀釋迦摩尼是天竺人,成佛之前常捻此珠參悟佛法,後藏於天竺國王宮中。大明船隊在天竺海邊登岸,機緣巧合換取了此寶物。鄭公公言,當世除皇後娘娘之外,無人敢擁有此物,故專門從船上無數寶物中挑出來,進獻於皇後娘娘。」

張氏輕輕拿起,現很重,放在面前仔細觀摩起來。她愛不釋手地把玩了好一會兒,目光才從佛珠上挪開。她忽然問道:「鄭和以前是不是和高煦關系不錯?」

「這……」海濤的臉一白,忙道,「奴婢不敢欺瞞娘娘,可奴婢此前一直在世子府、東宮,極少知道先帝跟前的事。」

張氏道:「你不是收了個頭白了的干兒子,叫雲祥、便是剛才你提到的猛哥,他是以前燕王府的宦官。你去問他。」

海濤忙拜道:「奴婢謹遵懿旨。」

就在這時,張氏冷不丁地問道:「張輔現在何處?」

海濤道:「回皇後娘娘,照最近報到宮中的奏章,英國公剛進雲南。英國公奉詔,與貴州鎮遠侯(顧成)合軍攻雲南;但英國公行軍非常緩慢,上奏言雲南的南部山林縱橫、補給艱難,他要先在沿途修建據點和倉庫。」

海濤想了想,又沉聲道:「英國公此前還曾上書,他是反對與顧成合擊雲南的。後來朝廷下旨他北進,他才動身。」

「哦?」張氏一副十分關注的表情。

海濤便道:「英國公得知漢王軍去四川後,上奏提出了一些主張,與進攻雲南的旨意大相徑庭。

他認為薛祿絕不是漢王的對手。四川失陷後,雲、貴、川三地戰場是為一體,朝廷應先封一個平漢將軍,統籌雲、貴、川全局;而不是讓薛祿、顧成、張輔各自為戰。英國公的意思,必定是想聖上封他做平漢將軍;西南的三個勛貴,只有他英國公的爵位最高。

英國公還言朝廷不宜急戰,提出了『圍困西南,固守貴州、分割雲川』的方略。奴婢聽猛哥解釋,大致是英國公主張求穩,欲先把漢王堵在西南,穩中求勝,所以才不太願意和顧成一起去進攻昆明。」

張氏認真地聽完,只問了一句:「張輔是一個有才干的人罷?」

海濤道:「奴婢聽外朝的武臣們比較,『靖難』功臣里,張輔該是最有能耐的人。」

張氏不動聲色道:「武臣不止有『靖難』功臣的。」

海濤愣了一會兒,忙道:「除了漢王麾下的那些人,朝廷里的魏國公(徐輝祖)、江陰侯(吳高)、寧遠侯(何福)這些建文朝的人,在『靖難之役』中讓先帝十分頭疼,因此必定是有些能耐的!不過那些人卻不如英國公、陽武侯等人靠得住了。」

張氏正色道:「咱們都得到了聖上的恩惠,便要為聖上分憂。不管是什么樣的人,只要能幫上聖上,咱們一定要為他們著想!」

海濤躬身道:「娘娘教訓得是,奴婢謹遵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