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知進知退(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27 字 2020-11-24

靖難功臣那邊,已經死不少人了,後輩也多未長成;張玉的兒子張輔,便是最被看好的大將。張輔的意思,不是要做貴州戰場的大將,他是想做「平漢將軍」,統領西南數省軍政!

張輔是機會最大的武將,他不僅是燕王系的重要大將,而且在太宗幾個兒子的紛爭中,率先投向了今上。出身、忠心都十分靠譜,而且在安南國建樹大功,表現不俗,能耐也不小……

而開國功臣這邊,因為太宗皇帝的駕崩、清|算建文舊黨的事情消停,又有仁孝皇後離世前的幫助,徐輝祖漸漸從牢籠里走出來了。不過他們的元氣還遠遠不能恢復,所以想一步登天與「靖難功臣」分庭抗禮,那是不可能的事。

如今何福看明白了舊黨的意圖。徐輝祖是想先反對張輔的主張「暫緩決戰、圍困西南」,爭取到徐輝祖自己的「馳援貴州,決勝西南」的方略得到朝廷認可;再試圖讓舊黨勛貴出任馳援貴州的大將。

一旦舊黨勛貴在平叛戰爭中、取得了真刀真槍的大功勞,接下來舊人卷土重來、重回朝廷決|策中樞,那便不再是奢望了!

徐輝祖自己去撈功勞是不可行的,他的身份太受關注,正如他自己說的話「此議不可行,朝臣必定不服」!所以吳高與何福之一是最好的選擇。

倆人早已封侯,地位威望都不低,並身經百戰有率大軍作戰的能力;他們投降得早,在永樂初的大清|洗中存活下來,便不是威脅燕王一脈的頑敵,屬於可以重新成為朝廷忠臣的人,不然早就死了。

徐輝祖似乎更傾向讓何福帶兵。這第一步須得小心翼翼,何福至少與趙王做過一段時間親戚,更容易被燕王府文武接受。

……何福現在愁眉苦臉,思量許久、彷徨徘徊。因為他清楚自己沒那么簡單,有一些連徐輝祖也不知道的內情!

他的弟弟何祿作為保護建文父子的近侍,在雲南被漢王當場捉住了!而且何福為了事情不敗露,還與漢王通過書信,這些都是把柄……更還有連漢王也不知道的關系,何福連他自己也覺得處境復雜。

於是在建文舊將當中、何福這個看起來與燕王一脈最親近的人,實際上卻是最不可靠的人!

他帶兵去和漢王作戰,如果勝了,漢王能不報復他?如果故意喪師,朝廷能饒得了他?

因此,當徐輝祖等人在考慮怎么重回朝廷、怎么取得戰功的時候,何福考慮的是如何自保、如何存活到最後。大家的立足點根本不是一回事。

何福用力地思考,漸漸捋清了事情的輕重緩急。

官場如戰場,不是一定要勇往直前,形勢所迫時,退兵是必要的選擇!而今局勢尚不明朗,何福覺得自己太早跳出來,反而會讓自己處於刀尖風口;還不如暫退一步,先穩一穩。

何福內心里當然希望漢王最後能贏。如此一來,在大勢已定之時出來反水,那便穩操勝券,一點危險也沒有了。

反之,如果朝廷平叛成功,何福就算悶頭不出聲,萬一漢王狂、臨死揭他,一切都完了!後面的情況是存在危險的,生死全憑漢王一念之間。

怎么巧妙地讓徐輝祖打消推舉他的念頭,何福心里已經有數了。他想起了幾年前的一件小事,准備到時候利用。

……何福去書房以後,趙王的棄婦徐娘子見到了姑姑,話便多了起來。畢竟姑爺是男子、又隔了一層,徐娘子與何福沒甚么話說。

姑姑在暖閣里悄悄問她:「你是不是不懂怎么服侍漢子?趙王不願親近你?」

徐娘子委屈道:「真不是!我與王爺本來關系很好的,王爺並不太親近別人,常與我同房。王爺還在枕邊誇我,說我雖長得嬌小但那里正妙。還說愛看我的神態,聽我的聲音,別人都比不上,他覺得自己更像個雄壯的大丈夫了。」

姑姑唾了一口,臉反而紅了,道:「你還真敢說!」

徐娘子也不好意思道:「在這閨房里,我只與姑姑才敢說。王爺甚么都好,就是太無情無義,他就是想娶沐府的女子,覺得人家身份更高貴。翻臉就不顧幾年的夫妻恩情了!」

姑姑道:「聯姻不是趙王能說了算的。」

徐娘子幽怨地唉聲嘆道:「覺著咱們就跟市井的貨物一樣,有用就拿出來賣,沒用就丟得遠遠的,唉!」

姑姑好言寬慰道:「還得看跟誰……」

徐娘子低頭只顧自怨自艾。

姑姑又認真地說:「只要你爹能走出困局,在朝中有一席之地,你就別太擔心了。你看姑姑,也是嫁過一回的人,還不是能再嫁給你姑爺?他也是個侯爺。」

徐娘子卻不能從沮喪與消沉中走出來,她喃喃道:「這世道好沒意思,真想出家了。又或找個貧賤後生,說不定能好好待我。」

姑姑冷笑道:「你這么以為,那便錯了。若你跟那等人,恐怕得是老鼠進風箱的下場,更對付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