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傳下去(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56 字 2020-11-24

張氏臉色不太好了,坐在那里沒有回應。

楊慶抬頭悄悄瞟了皇後一眼,又道:「還有一件舊事。『靖難之役』時,有一次建文朝用離間計,想離間今上與先帝的父子關系;便送來了一封勸降的密信到世子府(朱高熾)……」

張氏點頭道:「我記得那件事。聖上沒有中計,立刻將奸諜和未扯開的密信,一起交給了先帝。」

楊慶彎著腰道,「娘娘所言極是。不過那時漢王聽到了密信的風聲,便想借機難,在先帝跟前讒言今上。後來鄭和去見了漢王,才勸阻了他;漢王因此偃旗息鼓,沒有攻訐今上,深得先帝贊賞。」

就在這時,太監海濤返回了。海濤走進廂房,將手里的盒子打開,躬身上前,把盒子捧到皇後跟前。

皇後張氏用挑剔的目光打量著盒子里的古舊的佛珠,卻許久沒有伸手去碰。

「這東西太臟了,重新收起來。」張氏冷冷道。

海濤愣了一下,但未多嘴,他只是微微側目看了楊慶一眼,便道:「奴婢謹遵懿旨。」

張氏又招手叫海濤靠近,她側過上身,湊近悄悄說了兩句話。

海濤的腰彎得更低,沉聲道:「奴婢馬上去辦,絕不會出任何差錯!」

張氏再也不看佛陀用過的佛珠一眼,從椅子上站起來,她便道:「我到佛堂去了,讓楊慶跟著就是。你去辦事。」

「是,娘娘。」海濤道。

……海濤傳皇後的懿旨,到午門調了一小隊錦衣衛甲兵。他們不進皇宮,而徑直去皇宮西南邊的內宮諸監;不進皇宮事情便不太要緊,只要口頭懿旨就夠了。

內宮諸監的各處宅子之間,街上小雨紛紛,宦官和錦衣衛的急促腳步,忽然讓這里多了幾分蕭殺之氣。

一行人到了一座院子跟前敲門。一個小宦官開了門,見到海濤和甲兵,小宦官一臉敬畏,點頭哈腰地見禮。

司禮監是太宗皇帝詔令組建的宮廷衙門,主要職能是管理宮里的所有宦官;作用是把閹人從吏部獨立出來,因為以前宦官是歸外朝吏部管。於是所有的閹人,見著司禮監太監這些直接管轄他們的上峰,當然很懼怕。

海濤也不多話,問明白鄭和的所在,便帶著錦衣衛徑直過去了。

下雨天里,鄭和果然正在屋子里呆著。他正坐在窗前,仔細雕琢著一只木頭船模子。

鄭和回頭一看,目光從海濤、以及海濤身後的錦衣衛甲兵身上掃過,很快便對身邊的一個小宦官道,「你先出去。」

「是。」小宦官答道。

海濤走了進去,徑直坐在桌案對面的椅子上。

對坐的倆人竟然一言不,氣氛十分詭異。錦衣衛將士們也都默默地站在後面,等待著。

「咱家可以瞧瞧嗎?」海濤客氣地問道。

鄭和點了點頭。

海濤便伸手拿起木船,翻來覆去地細瞧,不斷點頭道:「很精致,還很別致。」

鄭和終於開口道:「這是大食人的船,構造與咱們大明的船不太一樣。我死了之後,能幫我個忙、把它交給王景弘嗎?」他頓了頓又道,「咱們閹人的香火傳不下去,可事情總得有人傳下去。等王景弘死了,就給侯顯。」

「可以。」海濤點頭道,「不過鄭公公說的事,還得看聖上和朝廷的意思。船隊出海耗費數百萬兩之巨,沒有大明朝廷的國策,那是傳不下去的。」

冷場突然生,倆人又是沉默良久。

過了一會兒海濤打破沉默道:「這種事兒,咱家沒膽子自作主張的。」

鄭和看了一眼後面的錦衣衛,認真地點了點頭:「皇爺的意思?」

海濤欠身悄悄說道:「皇後娘娘。不過太監楊慶似乎在皇後娘娘跟前、說過一些甚么話。」

鄭和站了起來,抱拳一拜:「多謝海公公讓咱家死個明白。」

海濤轉過身,從錦衣衛軍士手里接過一只木盒,親手將其打開,里面放著一條整齊折疊的白綾。海濤站了起來,把盒子留在桌案上,彎腰向鄭和拱手一拜,然後退出了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