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欲發而先忍(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21 字 2020-11-24

他便默默地走到火盆邊,伸出手烤火。胡廣又抬頭看了一眼,繼續寫東西。

大堂上沒幾個人,最近翰林院的事越來越少了,政務多半只是派人去御門寫寫聖旨。

洪熙朝以來,朝廷一直在調兵打仗,皇帝沒有下旨修史修書;最近這些天、聖上又開始理政,部堂寺卿不再到翰林院來議事。翰林院很快便清閑下來。

高賢寧還在琢磨大理寺卿薛岩、究竟在忙活甚么?

大明朝的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形成律法上的三權制衡;大理寺不負責一般的案件。眼下大理寺卿過問的事,必定是重大案件、極可能是涉及皇室勛貴的欽案!

就在這時,胡廣身邊的書吏向兩個官員先前行禮,拿著案牘出去了。

大堂上片刻之間只剩兩個人,高賢寧趁著這個時間,便轉頭看了一眼大堂外面冷得簌簌抖的錦衣衛「坐班」;他接著便不動聲色地說道:「最近兩天,下官總看見薛寺卿進出皇宮和詔獄,不會出甚么事了罷?」

胡廣聽到這里欲言又止,過了一會兒,他終於忍不住開口道:「我還聽人說,見到薛寺卿去了郭府哩。」

「武定侯的府邸?」高賢寧道。

胡廣點了點頭。

高賢寧道:「郭銘不是在詔獄?」

胡廣意味深長地說道:「是啊……」

就在這時,先前那個送卷宗出去的書吏,又回來了。高賢寧也不再說那事兒,他站直了身體、走到了屋子中間,作揖道:「下官先回書房了。」

胡廣抱拳回禮。

高賢寧埋著頭一副出神的樣子,沿著衙署里的走廊、慢慢走回他的書房。

他又尋思了很久,回憶以前在朝中聽到的各種消息和傳言,這時不禁有了一個大膽假設:薛岩是在查先帝駕崩之事?

而且郭銘的長女也極可能牽涉其中!因為郭妃生了皇子、以前在東宮的地位僅次於張氏;然而在今上登基之後,郭妃不僅沒能冊封皇妃,連人在哪里都很久沒聽說了,就像消失了一樣。如此奇怪的事,當然會引人猜測。

剛才又聽內閣輔胡廣透露,薛岩去過幾次郭府;更讓高賢寧相信自己的想法!

高賢寧想進一步確認自己的猜測,但是眼下他找不到門路、在錦衣衛已經沒有可靠的人了。

他的老鄉紀綱,人頭在去年離開了脖子、曾在承天門上懸掛過幾天;漢王安插在錦衣衛的「楊勇」,也因為殺了太監楊慶,被人懷疑、沒能脫掉關系,現在還被關在詔獄里吃牢飯。公主的兒子王貞亮與漢王有交情,眼下王家府上全是錦衣衛耳目,老早已被盯死!

高賢寧無計可施,甚至心里藏著懼意。漢王在京師的奸諜,高賢寧所知者、只剩下自己一人。

他想來想去,作出了一系列推測……

先帝駕崩應該與今上黨羽無關。這是極有可能的事!畢竟薛岩如果是在查那個案子的話,肯定得皇帝肯;皇帝不可能自己查自己干過的事。

也必定與紀綱的紅丸無關。高賢寧是了解同鄉紀綱的,紀綱貪財貪權貪色,過不了貪|欲一關,但是為人處世還算老練;紀綱沒那么蠢。

紀綱為甚么死,高賢寧心里也清楚得很,無非是得罪的人太多,被拉出來給滿朝文武泄|憤。太宗皇帝如果沒駕崩,高賢寧也斷定紀綱要走這條路!紀綱不背黑鍋,難道壞事是英明神武、仁德無雙的太宗皇帝做的?

如果薛岩能查出先帝駕崩的內情、坐實了真憑實據……漢王在大義上便麻煩了!

先漢王起兵便沒有理由。其次漢王若要登基稱帝,道義上更說不通。

「伐罪之役」已打成這個樣子,最終漢王肯定不會講甚么大義;不管甚么說法,漢王都會奪取皇位、毫無選擇的余地。但是,這些名分上的東西,有時候卻能讓上位者寢食難安。

漢王也可以否認洪熙朝查出的真相,但是如果洪熙朝提前公之於眾,事實到了世人的心里,再狡辯便沒那么容易。官府無非只能管住世人的嘴、不在明處談論而已。

高賢寧越往下琢磨,越覺得這件事的隱患非常大!

等到酉時的鼓聲敲響之後,翰林院的官員立刻就離開了衙署。高賢寧回到先帝賞賜的府邸,他心里權衡著:是再等一陣、進一步確定猜測;還是盡快悄悄離開京師,向漢王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