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定心丸(1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96 字 2020-11-24

</br>最近在金川門內外,每天都有大量軍隊北行,車仗人馬的隊伍一直延伸到龍江港。

將士們帶著大量的武鋼車,這種笨重的車輛、中原王朝從漢代就開始使用了;但而今明軍若只在國內作戰,不會用這種拖累行軍度的軍械。

只有北擊蒙古,將士們才會攜帶這種車輛!明軍不僅用武鋼車運輸輜重,而且為了在無所屏障的荒漠草原上、便於利用武鋼車來立營,防備游牧騎兵的突襲。

朝廷預計秋季進入韃靼人的活動區域,但在初夏的調動、京師便人盡皆知了。實在沒辦法保密,集結二三十萬大軍本身就是一件龐大的事……

朱高煦並未親自率領京營官兵行軍,他還要等大概近兩個月才出。

他這幾天都在武英殿忙著召見大臣,對朝廷決策中樞進行改革。君臣經常提到的詞是:貼黃、議政堂、內閣。

在朱高煦離朝、御駕親征的期間,朝廷諸事需要決策,須得一個臨時決策機制。

永樂朝時,朱棣有時候也不處理奏章,太子朱高熾負責這件事;但本朝朱高煦的嫡長子瞻壑才幾歲大,顯然無法承擔此事,只能依靠大臣。

大概機制是以「議政堂」、「內閣」為主的決策程序。

朝廷奏章幾乎都是走通政司,通政司將奏章收集好之後,先送到議政堂。議政堂設在皇宮西華門內的武英殿,以正殿、東西兩側的凝道殿和煥章殿為辦公區域。

人員十一人,由六部、大理寺、都察院、通政司、守御司、翰林院十一個衙門,各派一人當值議政。

十一人先對當天的所有奏章進行「貼黃」。宋朝的大臣寫了奏章意猶未盡,常在後面貼黃紙寫上補充條款;但此時朱高煦把宋朝的舊事搬出來,卻不是為了補充,而是為了歸納概括每本奏章的內容……以便諸臣能更直觀地明白,究竟都有一些甚么事。

接著大伙兒挑出有異議的重要奏章,議政堂諸官員、便對這些奏章的處理方案進行表決。贊成人數最多的方案,將被初步采用。

處理好的奏章,繼續往北送到武英殿的後院敬思殿「內閣」;而原來翰林院的內閣,已經被裁撤了。內閣六人,次內閣大臣是五年任期,計有韋達、丘福、何福、裴友貞、呂震、王貴。

內閣不能提出新的決策主張,但具有一票否決權。只要他們其中一人對方略有異議,這件事便會被扣住、暫停執行。

否定方略的人,必須寫出詳細理由;然後這份奏章將快馬向北遞送,徑直交到皇帝行宮,由皇帝裁決。所以內閣也不能隨意地否決決策。

且馬上就必須作出反應的緊急事宜,內閣不能否決。是否緊急,先由議政堂說了算;若內閣有異議,則內閣六人主張,只要有三個人認為緊急,就當作緊急之事權宜處置。

所有決策的奏章,「貼黃」的內容梗概和處理方略,都要記錄在卷宗上。每個月送到行宮,由皇帝查閱……

整個「議政堂」、「內閣」大致設置之後,大臣們幾乎都明白:內閣的職權已經完全變了!

以前的內

閣,不過是給皇帝查漏補缺、顧問的機構;但現在,內閣已經變成了王朝的臨時權力核心。

而且內閣六人究竟是怎么回事,明眼人心里也是明凈似的。

丘福是靖難功臣,韋達是伐罪功臣,何福是開國功臣,裴友貞是漢王府文官嫡系,呂震是廢太子政|權投降文官,王貴是宮里的走狗。

聖上朱高煦這么設置內閣成員,意思很明顯:在他不能臨朝的期間,朝廷能維持運轉就行了;決策不能太影響任何一方的利益,否則根本就通不過!

最近朱高煦雖然還在京師,但是他已下旨:即日起,奏章由議政堂和內閣處理,改朱批為藍批。

他想試運行一下這套決策機構。

……從武英殿出來的官員們,走西華門出宮。因為最近皇帝召見大臣的地方、時不時在西邊的柔儀殿,中樞機構也設在了西面的武英殿;所以原先武將才走西華門的約定俗成的規矩,此時已盪然無存。

一眾大臣里,最感到意外的人是禮部侍郎呂震。他的臉有點紅,當然是因為內心難掩的激動。

永樂朝以來,呂震站的地方簡直錯得不能再錯!太宗皇帝還在位時,他就是傾向「廢太子」的人,還因此被太宗怪罪下獄。「洪熙朝」的一兩年內,他更是朝廷里的親信大臣!

但就是他這樣一個人,居然能進內閣!現在的內閣,雖談不上大權獨攬,但權力極大,一個人就可以否定國家決策、非同小可。

大伙兒6續走出了西安門,兵部尚書茹瑺、禮部尚書胡濙、翰林院學士胡廣都走了上來,十分客氣地與呂震執禮道別。

翰林院學士胡廣見張鶴過來,還開玩笑地誇贊道:「呂侍郎最叫人羨慕的,是有個好女婿,年輕俊才、進士出身,還十分孝順。」

「哈哈,胡學士對他太過譽了。」呂震開心地笑道。

張鶴也謙遜地說道:「不敢當不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