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廝守最真(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24 字 2020-11-24

雖然沈夫人沒有出面,但姚芳眼尖,發現客廳側面有一間掛著簾子的耳房。他干過錦衣衛,心思比較多,當下便揣測:沈夫人可能就在耳房里旁聽,畢竟姚芳是皇妃的長兄,這家主不會不重視。

倆人在一張幾案兩側的太師椅上入座,丫鬟上了茶,便出去了。

姚芳說明了來意。

徐財七的心情似乎很好,言行之間的精神氣,就好像一個人看到了光明的前程、正准備大干一番。

他說道:「今上北征歸來之後,眼光似乎放在了海外。聖上大概認為,海貿增加的歲入,能反過來解決國內之事。姚公子竟看得起咱們沈徐兩家,前來合伙,必定也從賢妃娘娘那里得到了甚么消息?」

姚芳已認清了眼下的處境,朝廷不會給他官當。所以他便一副半開玩笑、半認真的神情說道:「算不上合伙,在下真是來投奔沈夫人的。賢妃居於深宮,而今很少與家中來往,不過此事賢妃確實很贊同。」

徐財七品味著姚芳話里的意味,過了片刻,他好像又多了幾分信心,贊道:「姚公子好眼光!咱們雖只是商人,卻遇上了好時候,將來大有可為。如今看起來,只有咱們這些得到聖上認可的商人,能得到海貿之利。」

徐財七請姚芳喝茶,接著說道:「沈家估計,浙江、福建、廣東這些地方的商人,不久之後便會十分不滿。但是有甚么辦法呢,誰叫咱們有皇帝的支持?形勢對沈家非常有利!

生意便是這樣的,做的人多了,大伙兒就會相互算計、壓低貨物價格,獲利減少。因此最有利的生意,是獨占一方商路;咱們現在,正有如此局面。」

他興致勃勃地侃侃而談:「洪武年間,朝廷一再海禁,此國策一直到現在未改。不過建文朝以後,朝廷對地方官的監督削弱;一些商人便與地方官勾結,開始了私自與外藩貿易,還不用交稅。

直到永樂初、朝廷水師下西洋,卻不准民間出海,此時還嚇住了那些私自海貿的官商,海貿生意一度蕭條。朝廷是想獨占好處,可朝廷要建造維持大量海船水師,本錢很大;宦官、官員也對買賣不甚明了,所以永樂初下西洋必定是虧損了。

而今聖上准許沈家參與,獨占海貿生意,形勢又將改變了。」

姚芳一邊聽、一邊思索,這時便說道:「事情恐怕沒那么簡單。朝中做官的人,有不少是浙江、福建、廣東籍貫。這些地方的商人大戶,必定會想辦法、托當官的老鄉在朝中說話,讓朝廷改變國策。」

徐財七撫掌道:「姚公子好見識!但等到那時候,咱們已經打開商路、占了先機,實力雄厚便不怕別家來爭。再說了,沈家現在也算是皇親國戚,誰說得上話還不一定哩。」

這個徐財七的話,應該都是沈夫人告訴他的。

姚芳點頭稱是,他心道:沈家對自己的投奔、十分高興,恐怕也正是看重了自己的關系。

本朝商人攀附權貴、官員,官商勾|結,在國初沈萬三等幾個富商被治了之後,是愈演愈烈。地主大戶和商人們都學聰明了,知道要權力來庇護他們;所以有的賄|賂官員,有的大戶甚至自己辦書院,培養宗族子弟科舉、在官場占一席之地。

對於姚芳這樣的皇親國戚來投奔,沈家似乎是求之不得。兩邊簡直是一拍即合,馬上准備「同流合|污」。

徐財七道:「咱們新開了一個商幫,叫『西洋船運廠』,名是西洋,卻也包括了朝|鮮曰本、以及國內生意。

只要朝廷官軍控制安南國北部,咱們就可以打開元江(安南國內叫大江,紅河)水運,把雲南的金、銀、銅、翡翠、紅寶石等水運至安南國沿海,然後海運回東南商貿繁華之地。路途雖遠,卻仍比陸運的耗費更低。

姚公子若不嫌棄,便做『西洋船運廠』的二掌櫃如何?」

姚芳暗地里吃了一驚,他剛剛過來,沈家便馬上讓他做二掌櫃?不過他一想到自己的家勢和關系,頓時明白了自身的價值。

因為姚芳沒有馬上回答,徐財七還有點擔憂,小心地勸道:「在下做大掌櫃,姚公子做二掌櫃,不過您放心,好處必定少不了。」

姚芳馬上抱拳道:「徐掌櫃如此盛情,在下恭敬不如從命。」

「哈哈……」徐財七大笑了一聲。姚芳也陪笑起來,倆人簡直是一副相見恨晚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