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終極新政(1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25 字 2020-11-24

</br>朱高煦一覺醒來,便聽說幾個大臣已經在柔儀殿外等著了。太監曹福等人、侍候他穿著衣冠,提到大致是因為通政司收到了盛庸奏章。

及至正殿,朱高煦便傳令,准大臣們入內覲見。

來了六小我私家,齊泰、高賢寧、夏元吉、茹瑺、宋禮、錢巽。他們跪伏叩拜了兩次,一次在殿門外,一次走進了殿室。

朱高煦因為剛醒、尚有點不太清醒,也沒怎么考究禮儀,徑直招手道:「免禮,起來。」他走到大桌案旁,伸手在一堆奏章里找盛庸的奏章。

曹福躬身上前,拿起了一本雙手遞給朱高煦。朱高煦看了曹福一眼,便站在原地掀開來瞧。

朱高煦感受有點口渴,便走到了西北角的茶幾旁邊坐下。曹福向連氏遞了個眼色,連氏便走過來沏茶。朱高煦一邊看著奏章,一邊抬頭看向幾個大臣:「到這邊來坐。」

眾人道:「謝聖上賜坐。」

大伙兒的心情都很興奮,夏元吉的臉都快笑爛了。原先要對日用兵時,夏元吉是持阻擋意見的;不外到了收獲的季節,他是最興奮的。朝廷獲得了白銀,絕大部門肯定用於國庫,皇室不行能獨占。

朱高煦也懶得說他,只是看著奏章說道:「沒有播種哪來的收成,沒有投資何往返報」

盛庸在奏章里,形貌了發現銀礦的經由。

發現銀礦很是簡朴,因為不是明軍發現的。百余年前大內家、當地一些人就已找到銀礦,而且在一座寺廟里還能查到紀錄;明軍甚至發現了一條較量淺的舊礦坑。日本人沒有大規模開采,首先是沒有精煉的技術,其次是不清楚銀礦的巨細。

雖然,朱高煦很是肯定、石見銀山是龐大的銀礦;否則,他不行能有印象,肯定是很是著名的地方、才氣在他腦海里留下影象。

盛庸帶著一干醒目開礦的仕宦和工匠到了地方後,很快就找到了至少兩條差異的礦脈。有一條是銅銀礦,有一條是硫銀礦。大明各地的銀礦很匱乏,大多銀礦含銀量也不高,官府照樣找到、並舉行了開采煉制;對於石見銀礦那樣的富礦,朝廷的已有技術,開采煉礦完全沒有難題。

大事最難的歷程,雖然是明軍牢靠地占有石見銀山。不僅發動了一場戰爭,而且舉行了多次妥協談判。如今獲得了室町殿的認可,籠絡了大內氏,明軍在石見國設立衛所碉堡,開礦才有了條件。

這份奏章經由通政司後,幾個大臣預計已經知道內容了。朱高煦看罷,照舊遞給了他們傳閱。

很快連氏便把茶沏好,依次捧茶遞上。朱高煦發現她的手法挺熟練的,但想想她身世殷實之家、也合乎情理了;要是連氏夫家是窮人,恐怕也和楊稷那等紈絝子弟玩不到一起。

茹瑺首先啟齒道:「臣以為,在石見國制作工坊之後,可先粗煉,出礦銀。再將礦銀徑直運到松江府太倉,工部抄紙局在太倉設廠,用吹灰法精煉金、銀。」

他稍作停頓,繼續解

釋道:「如此有兩個利益,其一,礦銀為玄色,無法直接使用,精煉礦銀、非尋常地方可為,能降低貨船受海盜劫掠的風險。其二,無須在日本國設置風爐,制作木炭或煉炭,淘汰派遣大明工匠,防止精煉武藝外傳。

日本國的銀礦工坊,只需采出玄色銀礦石,磨細、水淘、篩選即可,雇佣當地人即能辦到;據報只要有糧食,便能獲得大量人力,而糧食除了從日本出雲國運調,還可以下旨朝鮮國定期供應。用吹灰法疏散銅、銀、金、硫,則在太倉完成。」

朱高煦道:「茹部堂很醒目呀。」

茹瑺抱拳道:「臣原先在兵部任職,不外做工部尚書也有幾年了。」

夏元吉道:「臣建議抄紙局設廠,應在京師龍江港四周。海船可從大江入京師,何須囤銀於太倉精煉出金銀後,又要運輸數百里到京師鑄幣廠,豈非讓貪官污吏、盜賊有機可乘」

提舉宋禮連忙贊成,余者幾小我私家也贊同夏元吉。茹瑺隨後也附議了夏元吉的主張。

朱高煦便道:「言之有理。」他回首左右,眼光停留在夏元吉臉上,「有日本國銀礦、雲南自安南國水運礦產,鑄幣廠原料足夠了。而這幾年須用新幣充入市面,朝廷的日子可能會好過不少。可是這種措施不能恆久,若無限制地不停增鑄錢幣,而商品沒有增加,肯定導致物價上漲,使得央行鑄幣、扣除成本後無利可圖;稅收治理以及對外商業,也要預先部署了。」

眾人紛紛頷首稱是。

朱高煦道:「從各國購進硫磺、蠶繭、棉料、糧食等原料,將大明錢幣流通到日本、朝鮮、安南、占城、真臘、暹羅、爪哇等地;再賣工業制品給各國,把錢收回來……一來一往,便能富足海內的物資商品。各國有許多矛盾,咱們可以先賣火器、甲胄、彈葯。」

他看向錢巽:「專供出口的火銃,可在制作燧石生機的火銃,有何希望」

錢巽道:「臣已照聖上旨意,著鐵廠下設各廠制作了……聖上請看卷宗圖紙,這種火銃沒有對接銃管,銃身更短,射程也小一些,但在外藩依舊是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