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手中的狂躁(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57 字 2020-11-24

戶部尚書夏元吉道:「唐將軍所言極是,滿刺加等國離了萬里之遙。朝廷明擺著要他們割地、交稅,只是遣使恐怕難以叫人就范。」

就在這時,劉鳴從隊伍的末尾大步走了上來,朗聲道:「諸位……」

劉鳴的聲音很大,眾文武徐徐清靜了一些,紛紛側目。劉鳴便說道:「諸位同僚,朝廷欲將馬六甲海峽以東的海路、納入大明朝貢關系之內,乃幾年前便定好的國策,決不能輕易放棄。首先要控制東部海路,海貿才氣獲得極大的開拓,此乃新政的要害簡陋之一。」

夏元吉正眼也沒看劉鳴,徑直向上位作揖道:「真臘、暹羅、爪哇等國遠離大明,在南方不算小。聖上明鑒,多地反抗我朝,用兵討伐恐怕非一日之功。」

劉鳴道:「咱們不要諸國的土地,只要海路與口岸據點。先占西貢港,再滅滿刺加,其它諸事以後逐步解決。」

大伙兒又是一陣議論。這時兵部尚書齊泰附議道:「臣以為劉鳴之言,不無原理。」

齊泰回首左右,說道:「我朝不必剖析真臘王室的意思,徑直在西貢港築堡駐軍即可。朝廷曾許諾占城國,將西貢以北的土地、劃歸占城國;現在官軍一旦興兵進占西貢,便能叫占城國看到誠意。

占城國想要那些許諾的土地,極可能願意興兵,與官軍結為援軍,配合搪塞真臘國的抨擊。可彌補大明官軍之軍力不足。

而滿刺加所謂反明同盟,臣以為很難辦到;他們或許只能同盟信奉回回教門的地域。待我朝攻滅滿刺加,亦是一舉兩得,阻止回回教門擴張。」

就在這時,太監王景弘躬身道:「皇爺,仆眾斗膽,不知該不應多言。」

朱高煦道:「說罷。」

王景弘道:「滿刺加國王室是從波斯南下的人馬,並與印度北部蘇丹王朝關系親近。我朝若對滿刺加國訴諸武力,未來船隊下西洋、可能會讓西面諸國發生更多敵意。」

「嗯……」朱高煦不置能否地發出了一個聲音,用余光瞧了劉鳴一眼。

劉鳴絕不猶豫地接過話題,說道:「我朝與西洋諸國既無敵意、也無友意,只有商業。」

王景弘聽罷躬身一拜,不再多言。

夏元吉道:「聖上,朝廷原先在廣東布政使司設立的織造局、院,產出絲綢,原來是要與信奉回回教門的邦國商業。如今官軍要攻打滿刺加國,恐怕會中斷遠洋絲綢生意。」

劉鳴再次反駁道:「絲綢、瓷器只有東方生產,運到西方回回教門便利潤豐盛,若能轉手運到景教基督和天主地域,贏利更是在二十倍左右。既有暴利,何愁生意夏部堂多慮了。」

朱高煦再次不動聲色所在了一下頭。

夏元吉對劉鳴似乎相當不滿。或許阻擋夏元吉的人、換作侯海錢巽這等人,夏元吉可能好受點;劉鳴是新進士,有啥資歷

朱高煦此時也感受到了,今早自己服務有失誤。

文官、武將各有主張,亂糟糟一片。朱高煦見狀,便道:「容後再議罷。」

眾人聽罷行大禮謝恩,陸續從隔扇走了出去。

朝中雖然意見雜亂,但朱高煦忍住沒有表達自己的主張,因為天子一旦明確態度,大伙兒便沒甚么好說的了。不外適才齊泰等一干人,或許已經看出來,劉鳴的言論、即是天子的意思。

先讓大臣們提出主張,然後廷議,再由朱高煦決議,這樣的歷程更切合規則。

人們脫離後,東暖閣里很快冷清下來,變得一陣寂靜。朱高煦獨自坐在椅子上,一副若有所思的容貌,久久沒有轉動。

……

……

一連斷更,我對書友們很愧疚,愧對諸位的支持。可能照舊能力與精神差了,最近的事情部署得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