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軍心(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23 字 2020-11-24

朱高煦指著他說道:「說來聽聽。」

齊泰開口敘述道:

「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回來之後有一份奏章;臣在文淵閣庫樓,看過那本奏章。里面寫了一段話,大致是說明軍官兵到暹羅國時,將大明的葯材灑進了大城府的護城河里,治好了當地許多百姓的疾病。於是暹羅百姓夾道迎接官軍,簞食壺漿、對我朝感激不盡雲雲。」

朱高煦愕然道:「葯材灑進河里,喝水便能治病」

齊泰搖頭道:「臣也猜測,多半不太可能有啥效果;不過此事並不一定是編造,或許當地百姓誤以為河里的葯材能治病。但是這件事中,有一層很重要的意思,那便是大明的葯材、可以醫治南方蠻夷之地的疫疾。」

朱高煦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眼睛里頓時露出了感興致的神色。

齊泰見狀稍微站直了身體,鎮定地說道:「永樂年間的奏章,尋常人看不到了。咱們大可以改動一些內容,把暹羅國改成真臘國;如此做法無傷大雅。

朝廷可派文武官員、去海師軍營中,宣揚真臘國忘恩負義之情狀。言稱我朝的船隊曾在真臘國河中撒葯,給真臘人治病,救萬民於水火;他們卻恩將仇報,殺我使節!

將士們多半會認為,朝廷是在申明大義。但無意之中,我朝醫葯可以治愈南方疫疾的念頭,必會悄無聲息地進入將士們的心里。由此可達到減輕官兵畏懼心、提振軍心士氣之目的。

諸將士絕不會懷疑官員在蒙騙他們,只因眾人難以明白此節之關鍵。將士們最多懷疑、真臘人是不是真的忘恩負義罷了。」

「哈!」朱高煦頓時笑了一聲。片刻後他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神情舉止已充分說明、他對齊泰的建議十分認可。

朱高煦指著齊泰,手指上下搖動了一下,張口似乎想說「老油條」之類的話,不過他應該是臨時改口了:「姜還是老的辣。齊部堂這個計謀,朕不得不服,你真乃賢能之臣。」

齊泰也松了一口氣,面露笑意。畢竟朱高煦曾經提著腦袋、救他這個如喪家之犬的人,而今又委以重任,不吝榮華富貴。齊泰確實很想報恩。

他作了揖,一臉誠意地說道:「臣盡分內之事,不足掛齒。若能為聖上效犬馬之勞,臣心可慰。」

朱高煦道:「都過去的事了,你不要覺得欠了朕的,無須再想著報恩。齊部堂領情便可。」

齊泰道:「臣不敢,但凡讀書明理之人,豈能不分恩怨」

「算了罷,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情的。」朱高煦隨意地說道,「齊部堂請來,陪朕喝盞茶。」

齊泰再次拜道:「臣領旨。」

二人一前一後,走到了西北角的茶幾旁邊。柔儀殿今日沒有別人,往常時不時見到有後宮妃嬪在這里,但今日未曾見著。宮女宦官都屏退了,朱高煦待齊泰的態度,也變得愈發親近。

齊泰見他心情很好,便又不動聲色地勸誡道:「前兩日,聖上提到的匠籍學堂教諭之法,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高煦立刻回應道:「齊部堂但說無妨。」

齊泰便道:「朝廷若設小學,應有考試;若不把拼音列入考試之中,或許能減少大臣與士人的反對言論。此物定為輔助識字之功用,意為可用不可用,天下士人便易於接納了。」

朱高煦臉上的笑容收起,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終於點頭道:「齊部堂所言,不無道理。」

「聖上聖明。」齊泰忙道。

他說罷,這才拿起架子上放著的一個布袋,從里面掏出火鐮、燧石等物,開始生火。這初夏的使節,白天的宮殿里找不到火種。此時身邊也沒有宮中奴婢,只得兵部尚書親自動手。

君臣早已不再拘泥於政務,齊泰甚至談起了逸聞趣事,在等待燒水的時間里,他們就像是故交好友一般談笑。

接著齊泰還談起了家事,朱高煦送他的楊芸娘、已有身孕了,齊家已是後繼有人。

齊泰內心里自然明白一個道理,伴君如伴虎。帝王常常喜怒無常,可以一時寵信某個臣子,也可以馬上翻臉不認人、十分冷酷無情。像齊泰經歷的建文帝、一向有孝順寬仁之名,其實也是那種人,連宗親都殺,別說一個外姓臣子了。

但很奇怪的是,齊泰的直覺里,完全不相信朱高煦這個皇帝、會對自己有甚么危險。而朱高煦恰恰有狡詐殘暴之名。

或許人根本不能只能淺處的作為,又或許每個帝王都是不一樣的,而朱高煦是最稀奇少見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