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子路受牛(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24 字 2020-11-26

朱高煦尋思,山東起義的重要因素,可能唐賽兒起到的作用有限。他心道其中緣故,一個是當地曾經負擔太重、百姓生計艱難,另一個原因是白蓮教的組織,如果沒有組織,人們顯然無法對抗官府。

他終於拿定了主意,開口說道「今日承蒙款待,咱們准備了一點薄禮。我聽說唐娘子已與林家定親,待令尊回鄉了,權作為你們家添些嫁妝。」

話剛說完,錦衣衛指揮使張盛馬上起身,從腰間解下一個錦囊來,雙手送到了朱高煦跟前。朱高煦拿在手里,聽到里面「嘩啦」發出金屬碰撞的聲音,應該有些銀錢和銅錢。

朱高煦遞向唐賽兒站的方向。

唐賽兒說道「俺爹教訓,民女不敢平白無故受人恩惠。」

朱高煦道「令尊不在家,你替他受,應該的。」

唐賽兒道「俺爹在路上出手相助,也不是為了得到酬謝。」

鄉老在旁說道「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

唐賽兒一臉茫然。

朱高煦便道「鄉老的意思是說,你爹救急幫助了別人,你受下好處,以後大家都願意出手相助了,這對民風是好事。我希望你爹回鄉後,你們一家能踏實度日,鄉親們也能安穩。」

唐賽兒聽罷上前收了錦囊,鞠躬道謝。

於是朱高煦起身,說道「叨擾了,咱們得告辭啦。」

唐賽兒道「還未問好漢高姓大名。」

朱高煦隨口道「不用了,我陪好友來走走。你認得這位侯左使和田同知就行。」

大伙兒走出房門,讓侍衛們牽馬過來,便在一群村民的目送下走出院子。鄉老、里正與唐賽兒都送到院門外。

此時太陽已經偏西,一行人便徑直往軍營的方向騎馬返回,很快找到了大路。

走在路上,段雪恨忽然拍馬趕上來,徑直問道「聖上如何識得唐賽兒」

朱高煦轉頭時,見侯海等人都是一臉好奇地期待著。侯海不敢問,但段雪恨有時候在朱高煦面前、要隨意不少。

「隨口編的名字。」朱高煦只好答道,「鄉里小娘的名字,甚么賽金花、賽兒是常見的名字。朕只想隨便找一家百姓,實地看看大明庶民的日子。」

段雪恨對這個回答似乎不太滿意,但她也不能當眾說皇帝騙她,只得作罷。

侯海的聲音道「聖上心系百姓,大明子民之幸啊。」

朱高煦看向侯海道「你說甚么同宗趕考遇到劫匪,那唐賽兒的爹回鄉來,立刻就戳穿了。」

侯海難堪地拱手道「倉促之下,臣一時沒想到好的說法,請聖上恕罪。」

「算了,這小事不用再管。」朱高煦道。

眾人回了軍營,朱高煦進中軍行轅,便讓隨行的文武散了。段雪恨與阿莎麗這兩天在一起,則跟著來到了土院子民房里。

阿莎麗的聲音道「我以為皇帝與大汗,只會在意朝廷戰和大事,或是大部族之間的爭斗。皇帝陛下卻親自尋訪鄉民,關心農奴,我真沒想到。」

朱高煦轉頭看了她一眼,說道「大明沒有農奴制度。何況無論武功多強盛的帝國,版圖終究會分崩離析,不管儲存多少金銀,也總會散去,只有生在此間的人,才是真實的。咱們最該關心的,應該是國家子民的文明程度。」

阿莎麗似乎有甚么困惑,又道「陛下不在意大明民是否軟弱」

「貪生怕死是人之本性,尋常人何必與自己過不去」朱高煦道,「況且北方部落勇武好斗,只是暫時騎兵有優勢罷了,謝幕的一天不會太遠。以後國家強弱之分,會有另一種判斷。」

他沒有說得太明白,反正阿莎麗也不可能懂。一旦工業文明開始,草原上那點資源是不可能再談武功與強弱的,勇猛熱情的牧民也會將興趣投向能歌善舞。

朱高煦不再多言,猶自在心中琢磨著自己的事。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小說,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