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結下梁子(1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19 字 2020-11-26

此後每日,朱高煦便在舊院中堂里坐值,聽邊將們先後過來述職。

內容多半是拓寬了衛所城池城牆,修繕完備工事,或是開荒多少畝屯田,少數有抓獲敵軍奸細之類的奏報。將領們日常干的事大同小異,聽起來相當枯燥。

不過大伙兒主要是要維持官府的運轉,當然沒多少有趣的事,甚至於沒有波瀾才算正常。邊將們當然也不會自己把里面的一些齷齪說出來,只會絞盡腦汁想出一些干過的正事。

難怪乎唐代挺有能耐的玄宗,後來厭政、寧肯與一個賣木材的商人之女成日游樂。朱高煦還聽說過,有的皇帝喜歡書法,也有喜歡木工的,還有人醉心花柳巷。忽然之間,他倒有些理解那些成為千古笑談的人。

好在朱高煦並沒有厭倦的感受,畢竟他有過朝不保夕生活匱乏的一段人生,對於現在吃穿不愁美人相伴的日子,甚是滿意。就像太祖朱元璋,做過和尚和乞丐,餓死過家人,太祖榮華富貴之後便一直沒有厭政,直到七十歲每天還要親自批閱大量奏章。

於是朱高煦對於邊將們的長篇廢話,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他不僅會讓將領們把話盡情說完,還會主動問一些細枝末節,比如有多少軍籍的軍戶、實額幾何,諸如此類的問話。

具體某個衛城究竟有多少軍戶,朱高煦並不關心;但是可以從將領們的回答里,大致了解此人是否能掌握治下的情況。當然如此也能讓將領們產生一些直覺、認為皇帝在關注邊關衛所,可以督促激勵他們恪盡職守。

及至下午,今日安排述職的人都接待完了,朱高煦便離開中堂。他帶著一行隨從,步行走出了舊院,往附近的另一座院子而去。

北平的冬季十分干冷,今天是陰天,風不大、吹在身上寒意卻是直透衣衫。起先朱高煦在屋子里不覺得,出來後才感受到,原來氣溫已經這么低了。

或是天氣漸冷,外面的街道上顯得有些冷清,零星沒有幾個行人。不過這座曾為元代大都的大城,現今的人口本來就遠遠比不上京師。原先大明太宗是准備遷都北平的,按照計劃,遷都事宜中後期、會從南方強行遷去大量富戶;不過很快遷都大事就中止了,遷徙人口的事也無從做起。

一行人走進院門,里面都是一些屋檐短窄的硬歇山頂磚瓦房。朱高煦來到堂屋,便見錦衣衛指揮使張盛迎出來,跪伏於地叩。

朱高煦單手將他托起來,說道:「你來辦,朕正好有空,旁觀一番。」

張盛道:「臣遵旨。聖上里邊請。」

進了中堂,張盛上前挑起一道簾子,朱高煦便走進了側面的小屋。這屋子大概是存放工具儀仗的地方,不過此時已經收拾出來,擺上了桌椅,侍衛們還泡了一杯茶放在這里。

朱高煦坐下等著。

沒一會兒,中堂內便響起了「嘩啦」的腳鐐聲,隱約看見一個蒙古人被押進來。張盛的聲音道:「把鎖開了。」

有軍士回應道:「是。」

朱高煦向侍立在旁的曹福遞了個眼色,看向簾子、揚了一下下巴。曹福會意,輕輕掀開了簾子一角,朱高煦正好能看到那蒙古人。剛被解除鎖鏈的蒙古人,此時正盯著張盛。

張盛也瞧著那蒙古人,說道:「明天就送你回到馬哈木身邊,所以不用再鎖著你了。你也無須瞎琢磨,好生生等著咱們護送你回瓦剌部落。」

錦衣衛中有少量早已投靠大明的蒙古人,自然有人翻譯成蒙古話,告訴那瓦剌俘虜。

瓦剌人通過翻譯問道:「為甚么?你們真會放走我們嗎?」

張盛道:「原先就答應過你們,聖上會釋放寬恕你等。大明君臣都不會出爾反爾,自當說到做到。」

朱高煦留意觀察那瓦剌人的神情,只見他有點慶幸,但喜悅之情並不明顯,仍然有點凝重的樣子。瓦剌人說了一番話。

錦衣衛校尉翻譯道:「你們想讓我幫你們辦事,回去說韃靼丞相脫火赤的壞話。」

張盛冷冷道:「爾等一旦回到草原,要說甚么、做甚么,咱們哪還管得著?但咱們相信,你會如實告訴馬哈木所見所聞。事情真相究竟如何,馬哈木自有計較。」

瓦剌人忽然以手按胸,向張盛鞠躬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