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沃土(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597 字 2020-11-26

遼東大部地區,中原王朝已有很多年無法直接掌控。從宋代起數百年間,契丹、女真、蒙古輪番占據這片土地,基本沒有漢人甚么事;元代自不必想,北方都是蒙古人的勢力。

大明勢力進入遼東,則是洪武年後的事。明軍打擊元朝在遼東的殘余力量,前後進攻數次,然後強行遷徙軍戶屯田,才有現在的遼東都司、奴兒干都司、大寧都司的存在(大寧都司已名存實亡)。其中漢人人口最多的便是遼東都司,但明軍直接屯駐的地方,在遼東地區目前剛到沈陽中衛、鐵嶺、三萬附近;人口也多是軍戶和流放犯。

因此朱高煦不得不面對現實,短期想真正占住吉林黑龍江這些地盤,可能遼東的人口不夠。最穩妥的還是漸進展人口,逐步消化。

朱高煦再次慎重考慮,終決定采用第二個方略。

派宦官去召見雞兒將軍之後,沒等多久雞兒便來見面了。舊院以前是高陽郡王府,郡王府的規模、當然與京師皇宮相差甚遠,人們進來面聖,不至於走路也要走很久。

雞兒執禮甚恭,先在門外叩,然後進來又行大禮。因天氣日漸寒冷,門口已掛上簾子,屋子里的火盆里有暗紅色的木炭,讓室內的空氣十分溫暖。相對封閉而燥熱的空氣里,雞兒將軍身上的濃烈氣味頓時撲面而來。不過朱高煦知道他們的生活習俗就是那樣,也沒有絲毫嫌棄之意。

朱高煦道:「雞兒將軍免禮。」

他隨後便徑直說道,「朕對福余衛已有安排。你返回駐地時,把聖旨帶回去。著福余衛南遷,到泰寧衛南邊的土地上駐牧。三衛都換地方,你們到南邊後,泰寧衛的牧場便屬於你們;泰寧衛依次北移,到朵顏衛的地方;朵顏衛則接管你們的牧場。」

雞兒聽罷,不假思索便說道:「聖上,朵顏衛與泰寧衛恐怕不願意挪地方。」

「沒關系,至少先是這樣的說法。他們不讓,你們也有好地方駐牧。」朱高煦用手撫平面前的地圖,提起了朱筆,抬頭道,「將軍近前來。」

「是。」雞兒走到了桌案旁邊。

這是一張十分簡單的手繪地圖,除了一些大地名和河流,幾乎甚么也沒有。朱高煦拿起筆放在東西遼河的交匯處(長春西南),然後沿著河流往左右畫上朱線。東遼河、西遼河,大致從東西兩個方向匯聚在此,然後才向南流向入海。

畫了之後,他便抬頭看著雞兒將軍道,「東遼河、西遼河兩條河以北的地方,便是借給你們駐牧的范圍。這片土地不比你們原先的牧場小,應該足夠了。泰寧衛一時不讓地方,你們就在遼河附近駐牧。不過泰寧衛的土地,名分上一直都屬於你們的。」

朱高煦雖然沒怎么巡察過遼東,武德初北征、回程時只是路過一隅;但他還是有常識,東北黑土地的肥沃不是浪得虛名。相比放牧,顯然農耕的產出更大;不過如今那邊還沒怎么開,用來畜牧顯然是水草豐富,而且還有漁獵資源可以補充。

雞兒將軍瞧了一會兒,果然他的神情看起來比較滿意,開口說道:「臣替海煞男答奚謝聖上恩典。」

朱高煦道:「若是泰寧、朵顏勾結科爾沁人,對你們造成威脅,大明官軍可就近增援,你們無憂也。」

他稍作停頓,又說道,「此後朝廷會重設互市規矩,遼東這邊的互市地點,大概會在你們駐牧的地盤上。泰寧衛會得到一定數量的騎兵軍籍,這些人聚集成營,在護衛互市城池周圍安全、與官軍共同駐守城池時,將得到軍餉和賞賜,如同官軍將士。」

雞兒頓時更高興了,掩不住喜悅的表情說道:「聖上沒有忘記我們,您太寬厚大度了。」

朱高煦道:「忠於大明的部落,朕當然不會虧待。泰寧衛和朵顏衛的兀良哈人,擅自與科爾沁部勾結,他們得到大明的恩惠、必然遠不如你們。」

他說罷,拿起一枚印,在地圖上蓋了一下,便遞給雞兒將軍:「把地圖拿回去。之後侯左使會寫好聖旨,交給雞兒將軍,你去找他領。」

雞兒雙手接過地圖,以手按胸鞠躬。

朱高煦意味深長地說道:「朕對雞兒將軍寄予厚望,以後朕還會到北平來。你下次帶著兒子家眷過來陪駕,咱們並肩作戰的情分,應當長久延續下去。」

雞兒將軍點頭答應,再次謝恩,非常滿意地離開了堂屋。

朱高煦也起身離開椅子,准備結束今日的公事。他轉頭看了一眼門外,又暗自決定,最近便離開北平,親自沿著渤海海邊再走一段路,便打算回京了。余下的各項大事,只能等回到京師、再由朝廷逐步實施。</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