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痴迷者(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16 字 2020-11-26

端盆的皺眉道:「彼此姊妹,彌勒弟子為那新來的娘子傳法,有啥稀奇?白龍的娘子,也曾與村里的漢子相處。」

陳把總聽罷點頭不語。

另一個老婦拽了同伴一下,倆人拿著東西就往村子里走了。陳把總觀望片刻,招呼隨從道:「一會就有麻煩,咱們立刻離開此地。」

他們次日回到了府城,這時大理寺卿高賢寧也到了,正在一座客棧里住著。

陳把總見到高賢寧時,見客棧房間里還有一個清瘦的壯年文士,頭戴方巾身穿布袍。文士在言語中說出了身份,原來是青州知府王翟。

高賢寧坐在椅子上,他的聲音道:「請王知府公文,拿去臨朐縣衙,命縣令派官差去把那『白龍』捉拿回案,依律審訊。」

王翟拱手道:「高寺卿明鑒,光憑縣令牌票和幾個官差,恐怕難以辦到,那『白龍』必不會束手待擒。而青州府的白蓮教眾,不止在一處活動,多處教眾相互呼應,稍不留意,恐激起民變。這些情狀,下官等早已上報布政使司,因此未敢輕舉妄動。」

他停頓了一下,又建議道:「臨朐縣南,有穆陵關巡司,若縣衙召集快手前往、再調巡司差役,更易捉拿案犯。不過下官仍以為,在此之前,若先稟奏兵部,得到青州府衛所的調兵令,准備周全、再行動手可保萬無一失。」

高賢寧輕輕點頭,說道:「此事王知府可以上報布政使儲埏。不過你照我說的辦,出了事兒我幫你擔著,王知府可願意?」

王翟沉默了稍許,似乎在權衡著甚么,過了一會兒他終於拱手道:「下官皆聽高寺卿吩咐。」

高賢寧道:「請王知府立刻就辦。」

王翟應允之後,又客氣地說道:「下官請為高寺卿安頓更好的下榻之處。」

高賢寧道:「就住客棧挺好,隨意方便,無太多雜事勞神。」

王翟這才拜道:「是。下官告退。」

知府離開後,陳把總才上前稟報道:「事情真相應無出入。末將找到坐記的校尉,親自問仔細了,又趁高大人在路上的時間,騎馬去當地走了一趟,問了兩個村民。彼時末將擔心節外生枝,未曾多探,不過從村婦口中得知,確有此事。」

高賢寧點頭道:「甚好。真的便是真的,咱們不能隨便冤枉人,免得弄巧成拙。」

「是。」陳把總道。

陳把總心里也覺得剛才王知府的建議、或許是最可靠的路子。但他沒有多嘴,只管聽高賢寧的意思便是。這高賢寧經常出入皇宮,與聖上關系親近,他說甚么事能擔著、那便一定擔得住,陳把總無須多慮。

不出幾日工夫,事情果然如同王知府預料,官差毫無准備過去根本拿不了人。據報,那縣官寫了朱砂牌票、派差役下去拿人;官場到了村里,簽押的牌票當場就被撕了,然後幾個官差被一群人毆-打,場面很亂,一個差役被意外打死、另外幾個都有輕重傷,狼狽逃回了縣衙報信。縣官急忙派快馬走驛道,當天將急事報入府城。

高賢寧卻繼續下了另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他通過王知府,又叫縣衙繼續拿人,並要將打傷打死官差的主犯捉進大牢、數罪並罰。

這回動靜更大,縣官得到命令,要以緊急情狀、牌票從當地征召丁役應對。

按照大明朝各地縣衙的大致情況,普通縣城一般是完全沒有軍隊的;若遇諸如匪群過境等大事,縣官有權先動員、召集當地民丁聚集成軍,讓壯丁自備、領取縣衙里儲存的兵器,然後知縣再行急報上官。這種人馬主要由民夫臨時組成,有弓手、快手等類別,大概就是了一些刀槍棍棒,打獵的弓箭之類的兵器,無盔甲供應。大多時候他們幾乎是一群烏合之眾,毫無戰力可言,只是上城牆守一下縣城還能用。

而且因為要先動員聚集人馬,陣仗極大,耗時很長。那白蓮教在偏僻地方多有勢力,當然提早就能知道,早有准備了。

果不出所料,臨朐縣知縣帶著一大群人前去之時,號「白龍者」的要犯與一干心腹教眾,早已不知去向。此縣四面都是山區,短時間里官兵自然不好找到人。

於是知縣只得收了人馬,因為都是民丁,沒過幾天便將他們6續遣-散了。知縣依令文張貼各處,在縣內四處緝拿白龍。隨後青州府下令,各縣封鎖關隘,全力搜捕此犯。本來山東布政使司在最近幾年,至少表面上還算太平安穩,而今已弄得沸沸揚揚。</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