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擅治骨傷(2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01 字 2020-11-26

「聖上明鑒,馬興光還改進了鉛丸裝填。」官員幫馬興光說著好話。這里沒有注重禮儀的官員,自然無人彈劾馬興光;大伙兒知道他要跡了,都是盡量留點情面的。皇帝親自前來見他,能不跡么?

官員繼續道:「原先用通條把鉛丸壓進銃管、十分費力,軍士們為了省事,常把制作鉛丸的鐵鉗改小,如此便影響威力。在馬興光的提議下,臣等用小塊絲綢泡油,包裹鉛丸後裝填、使彈丸入銃更加順滑,微小改動後火銃射程便有改觀。」

朱高煦琢磨了一會兒手里的火-槍,也不是很明白、其巧妙之處。他放下東西,瞧了一眼下面的馬興光,干脆說道:「找些工匠軍士,到河邊去試試。」

「假物院」學士茂開山應答道:「臣等領旨。」

大伙兒忙活了一陣,前呼後擁著朱高煦出門。到院子外面的河畔,還有人拿來了椅子設座。不過朱高煦沒有坐,他要來一枝火銃,在茂開山的指點下試著裝填。另外有十來個軍士也開始拿火-葯鉛丸裝填。

朱高煦嘗試了一番,覺得燧槍准備起來、確實比火繩槍節省時間。不用火種點燃火繩,也不必擔心引葯鍋里的火-葯被風跑了、或被誤燃。裝好彈葯後,朱高煦便遞給了旁邊的一個軍士。

沒有任何明火,一排軍士已舉銃對准了遠處的靶子。有人吆喝了一聲,頓時「噼里啪啦」響了起來,一排白煙騰起,只有一桿火銃沒響。

銃聲過後,朱高煦臉上立刻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轉頭尋到了馬興光,態度也與初見時截然不同。

他主動開口道:「馬興光,你現在便是百戶官,並進入假物院為學士,可查閱假物院中所有典籍卷宗。王貴,回宮後到內府領新錢十萬,賞給馬興光做安家費。往後這種新銃制作得越多,南署給你的報酬也是越豐。」他頓了頓,又道,「新銃便叫『興光銃』。」

周圍立刻熱鬧起來,眾人紛紛恭喜馬興光,連文官也投去了艷羨的目光,皇帝親自為一種武器賜名、這漢子要留名青史了。馬興光跪拜時,終於憋出了一句話:「草民謝聖上大恩大德。」

「你應得的。」朱高煦道。他再看馬興光時,仍然覺得此人儀表神態很差。若非有錢巽茂開山等人見證,朱高煦甚至有點懷疑,讓技術得到突破的人、怎么會是這樣一副模樣?

不過朱高煦提醒自己,人不可貌相,唯才是舉、便無須在乎其它方面。他又道:「朕日後巡察軍隊時,只要恰當,你與茂開山都來隨駕,作為朕的軍事顧問……便是從旁建議。」

馬興光道:「是。」

眾人返回鐵廠,朱高煦順路去了各個作坊中巡視。他一時好奇,臨時想瞧瞧馬興光做試驗的地方。

皇帝當然是想干啥、就干啥。於是一行人簇擁著他,來到了一間作坊里面的屋子里。

面前一副瑣碎復雜的景象,讓朱高煦頓時一愣。他從來沒見過一間大屋子里、有那么多復雜的東西,這里的氣息非常不好,東西繁多卻讓人覺得死氣沉沉。

朱高煦隨便瞧了一會兒,擺設的東西甚么都有,大多卻與鐵器毫無關系。有許多小木頭拼湊的骨骼模型,有竹木做的玩具似的東西,有馬車、木船之類的東西,還有木頭和繩子做的鑽器,以及朱高煦也瞧不出來的器械。不遠處有一只風箱,還有熄火的爐子、砧板,以及各種形狀的鐵塊。

這些東西似乎有一個共同之處,完全沒有整塊雕琢的模型,都是用各種小塊拼成的。另外這屋子挺大,內外卻沒有半點活物,連一根雜草也沒有。

朱高煦觀望了一番,隨口問道:「初夏之交草木繁茂,院子里的草是剛鋤過了么?」

馬興光彎腰道:「聖上慧眼如炬。草民每日拔過,原先有兩顆李樹,也叫人挖走了。草民看著那些玩意不舒坦,便愛這不動彈的物什。」或許因為朱高煦剛才對他十分大方厚道,他此時的話也多了一些,「這些木鐵做的小件,只要形狀得當,它們便一定能鉚接起來,不會有變化。」

朱高煦故作認同地點頭。他感受不到馬興光所說的感覺,但隱約理解每個人的喜好不同。

見朱高煦的反應,馬興光似乎受到了鼓舞。他的聲音又道:「草民不愛做官,不喜與人打交道,原先打夾板的生意也不好。如今能安生擺弄這些玩意,便心滿意足啦……」他一面說,一面比劃著,好像想表達甚么更微妙的東西,但他終於沮喪地垂下了頭,無從說起。

身邊還有許多人,朱高煦不便評說好歹,只道:「你需要甚么東西,要呆多久,都沒有問題。」

馬興光再次彎腰拜謝。

說了一陣話後,朱高煦離開了這里。他走出作坊,看到外面鳥語花香、萬物生機的景象,忽然覺得胸中那莫名的悶氣一下子舒展開來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