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血火涅槃(1 / 2)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645 字 2020-11-26

打著「清君側」反旗的邊將,最終被京營和地方軍組成的官軍剿滅。但是大明朝的問題遠遠沒解決,而且才剛剛開始。

造-反的人死了,但是他留下的一篇檄文卻還在,而且影響極大。

正如大明的所有內外戰爭一樣,起兵的人必須要先尋找「大義」,要師出有名。邊將和他身邊的人,當然懂這些東西,於是打出了清君側的名號,直指皇帝身邊圍繞著奸臣,直接證據就是皇帝親口罵的「滿朝皆是奸佞」。並將那些「奸佞」的罪狀細數一遍。

檄文大意是,奸佞依靠權勢,蒙蔽聖上,兼並官辦公司、蠶食國家利潤。上層壟-斷權力和財富,億兆子民一貧如洗。朝廷腐敗,人心貪婪,凡是要與官府打交道的地方,都要攀親帶故和賄-賂,欺上瞞下阿諛奉承成風,吏治不修、綱常大亂。大臣們屍位素餐、管理不善,只顧爭權奪利,造成天下子民無論貧富極度自私,缺乏公共義務感。從朝廷到民間,充斥著無恥與欺騙,道德淪喪,禮樂大崩。

當時已經有電頻廣播,檄文的信息覆蓋甚廣。且民間的人們已經不是國初的子民,得益於教育的普及,識字率極高,民-智漸開。一時間輿情爆-炸,朝野動搖。

造-反軍還許諾,清除奸臣亂黨之後,要怎么怎么改造朝廷局面。起初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為他們在戰場上被官軍擊潰了。

然而,之前邊將鎮-壓不力的起-義軍、已經趁機壯大,各地反抗組-織成燎原之勢。檄文一出,起義與暴-動遍布各處,大明皇朝之半壁,幾乎處於癱瘓狀態。連大明京師也生了暴-動。

朝廷立刻召集軍隊,以京營和地方軍營組成大軍,北上平叛。內閣的意見是先擊潰最大的一股起義軍,先聲奪人,然後再分而治之。

可惜的是,地方軍臨陣倒戈,政府軍大敗。第一次會戰結束,情況更加不可收拾。

一些學派的在野士人加入了起義軍,總結了歷代起義失敗的教訓,提出了成套的方略,廣泛涉及軍政財田(現在成了歷史文獻)。於是起義軍號稱只對付罪大惡極的奸臣,對於一般富人和資本家,采取拉攏的策略。果然有效果,很多地方防御無望的富人、包括一些有見識能力的人,紛紛投降。

起義軍收集了各地零散的勢力,利用投降的軍官培訓新兵,征用北方各地工廠開造武器。重炮布置在江北,火力封鎖威脅大明海軍艦隊入江,隨時准備南進。

明朝廷喪失半壁,此時皇帝竟然暴疾而亡,京師大亂。

時,重新找個皇室成員登基繼位已來不及了,而且很容易因為扶植誰、而繼續內斗。

朝中諸公權衡利弊,以新任內閣輔、武臣勛貴,共組文武二相,仿照周朝的周定公、召穆公「共-和」,以共-和制暫領朝廷軍國大政。

先京師守備主帥就派人渡江談判,提議起義軍保護皇城、朱家宗社、皇陵、平民,條約簽訂後,京師守備獻城。起義軍答應了要求。

於是京師投降,二相及部分大臣皇親國戚,率京營南逃。他們直接跑到了廣州,此乃大明的工業貿易重鎮之一,然後在北邊各處要地派兵布防。

這時候的明朝執-政者,應該已經見識到了大帝國崩潰時的可怕局面,缺乏緩沖與釋放機制的王朝結構、過於呆板的體系,在崩潰時的毀滅性破壞。他們大概知道錯了,天下已亂,如果再不改變,必將眾人一起抱團赴死、或苟且偷生,無人能幸免。

四川等地仍在觀望,衛國公府韋家在四川,在軍界威望很大;還有從北-京布政使司逃到了四川,投奔韋家的王家,也是有名望的家族,而且與很多勛貴有聯姻關系。

海外的海軍基地、西美區、澳區也沒有聲。

共-和二相打算拉攏這些勢力,然後北上與叛軍會戰。當然起義軍也是這么想的,他們也想拉攏剩下的精-銳部隊和勢力。同時雙方在南方各地大戰,進展緩慢。

因為官軍選擇地利,修建了戰壕工事,調集了大量炮兵和初代裝甲車駐防,這樣的戰場簡直就是絞肉機,很難短時間分出勝負。戰爭烈度逐漸降低,雙方都開始了此消彼長的拉攏離-間。

朝廷方終於利用西方的戰事、舉起了民族主義的大旗。這是把雙刃劍,以前朝廷就詳細分析過利弊,但這時候管不了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