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交州(1 / 2)

唐殘 貓疲 1517 字 2020-06-22

擊敗了這只雜七雜八的外來武裝之後,周淮安也從中得到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先說壞消息,原本聚集在大羅城下的土軍、團練聯軍已經崩潰四散了;作為其中的一路潰兵在沿途搶劫下來之後,就把主意給打到了聚集了大量商旅和財貨的交州港身上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當地的土蠻和山夷也跳出來湊熱鬧,開始在地方作亂了。土族當中已經歸化而受羈縻者為土蠻(熟戶),而不受王化而遠遁山中則為山夷(生戶)。這也意味著各州實力嚴重受損的地方土團已經威懾和壓制不了他們,而讓原本僅限於交州境內的動亂開始擴散到各地了。

如今的安南都護府轄13州,39縣,又32個羈縻州(部落聚居地),其中以交趾郡(交州)為駐地。

作為安南都護府的第一大州兼治地,交州下轄大小八縣;境內常年在冊戶口有兩萬四千戶,約九萬九千六百口;不過因為蔭包戶、寄名戶等隱匿人口的緣故,再加上那些未成年人口和奴婢也不算是戶口,而形形色色的治下土族人口也不計算在內,所以實際的數量恐怕還會在翻上兩三番的。

在境內常設有一(交趾)經略軍八千七百員,此外還有新設不久的靜海軍節度使的行營兵若干,構成基本的正規武裝;不過自從嶺東淪陷而道路斷絕之後,其中大多自行逃散北歸或是北上投奔了義軍,地方上主要就靠那些數額不定的土軍、團練、鄉兵之流在維持著局面。

此外還有一些內附、歸化土族部落組成的蕃軍,又分為在蕃與人附。所謂在蕃者由漢官押領,為羈縻州府;人附者安置於軍鎮城旁,為輕稅州府。大多數保持原有部落組織,戰時大量征發丁壯隨軍參戰,不給軍餉鞍馬兵器,朝廷僅負擔其戰時口糧及軍餉的仆從軍。

所以在史上的記錄當中,唐朝在邊境所設立的軍鎮,才能動輒輕松拉出數倍於基本軍額的人馬,來進行大規模的攻伐戰役。如今就算是在正規軍額嚴重流失之後,依舊可以維持住地方的局勢。但是突然出現在交州的曾袞所引發的這場變亂,卻是打破了最後維持的這一點脆弱的平衡。

然而好消息是,在各家一片潰亡和實力嚴重受損的情況下,自己帶來的這支人馬就成了地方上唯一可以依仗,彌足珍貴而有舉足輕重的力量了。至少在曲氏為首的帶路黨活動和號召之下,有許多外地逃難過來的大姓富戶,都表示出了相當程度上支持和踴躍配合的態度了。

當然了,主要還是指望周淮安麾下的義軍在進軍之余,順便在沿途行那「舉手之勞」的功夫,收復他們已經淪陷於暴亂的家園。為此不但在短時內籌錢籌糧,拿了八千石稻米和三千段絹布出來,還自備武裝出人組成了一支兩百人的小部隊願為前導。

於是,在短暫的休整和肅正了一天時間之後,周淮安就得重新帶領人馬行軍在前往交州城的道路上。同行的還有就地招募來的夫役兩千人,以及征用的車船牲口若干。因為在接下來通行的地區會有許多的河流水系,所以在沿江溯流而上的時候,大可以借助水運來輸送軍資輜重。

畢竟這里就是紅河平原的中部,後世的交趾政權最大糧食產地和農業灌溉區所在的紅河三角洲;因此從海邊開始,就隨處可以見到各種水網密布之間,連綿不絕的水田和村邑。無所不在的溝渠河網和星羅棋布的魚塘、沉浮的成群水牛,所構成的田園牧歌景致,甚至讓人想起了秀麗精巧的江南風光。

不過這些農田和水利設施,大多數都是歷代來自中原和南方的移民及其後代,所陸陸續續開拓和發展出來的;他們的到來同樣也大量改變了當地的農業生態。

至於當地原生的土族,長期還是停留在刀耕火種式撒完種子就基本不管後續,依靠土地本身的肥沃程度依舊可以有所收獲的原始農業生產當中;或者干脆就是依靠亞熱帶相對豐富的山林資源,像野生猴子一樣靠采摘吃飽了就露天席地而睡。

直到他們所生活的聚落,相繼被漢地的移民所攻破和征服之後,才通過遷徙、雜居和通婚的方式,被納入到相對先進的文明體系和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當中。

這里也是後世東南亞地區被稱為糧倉的最大稻米產地之一。根據後世的數據,在這片天然的沖擊大平原上,光是在江南諸道被稱為上等地的水田,就占據了這里耕地面積八九成以上。

來自雲貴高原的赤水河流經到這里已經變成清澈的江水,也將大量營養豐富的有機質給沉淀下來,而造就了沿途肥沃異常的田土;再加上充沛的光照和雨水;因此在後世一年兩收到三季產出才是當地最多見的常態。

在這次出征安南的五營人馬,周淮安差不多是把最有戰斗力而老卒比例較高的,前、後、左、右、中等幾個老營頭都給帶出來了;在馬步水射得軍種齊全之下,也算是一次大規模的練兵之舉;而剩下那五個裝備和人員都不滿編的營頭,則是一概冠以新營一二三四五的次序來命名,由留守的王蟠帶領著。

而在出陣的各營序下也各有一團,混編了來自桂管、扈管甚至安南當地的長征戍卒,也算是是比較知根知底熟悉地方的老行伍出身了。有他們在多少也可以避免一些意外狀況和突發事態,造成的非戰斗減員和延誤概率。

當然了,在此其間倒也不是完全沒有雜音和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