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昔因征遠向金微(下(1 / 2)

唐殘 貓疲 1495 字 2020-06-22

就在農民軍橫掃淮南的間隙,東都洛陽城中。以重歸相位而官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鄭畋為核心,新設的東面招討行營中再度熱鬧起來。

當然了,時下在小朝會上被議論最多,還是那個虛氏妖僧在楊子題詩留念,並突然恢復本名的事件,及其余波盪漾。

「此寮既然敢以周郎赤壁自居,卻不知暗自漏了相應的跟腳呼。。」

「汝南周氏,他十有八九定是汝南周氏的子弟了。。。既然以淮安為名,那怕不是楚州山陽的淵源么。」

「保不准兒還是宣宗朝的宰相故第,東川節度故檢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贈司徒周公家中的淵源。。。這就可以開釋此撩,那些出人意表的學問和見識出處了。」

(周墀(793-851年),字德升,)

「想不到以恤民敢諫的德升公門第,在時隔數十載後,竟然出了這種心懷怨望禍亂天下之徒啊。。不夷其三族當不足以告慰天下啊。。」

「那又如何,如今的汝南郡(今河南駐馬店)豈不是已然陷沒在賊中,有蔡州牙將秦宗權殺刺史而稱據之,就算朝廷想要做些什么也是鞭長莫及,一時無可奈何了。」

「那就盡快遣使招撫之,而後令其將周氏所屬,盡數執送入京啊。。就連劉漢宏這般的反復從賊之輩,都可以再度招降一時,又何須吝惜區區一州刺史的名位呢。。」

只是這這場例會散去之後,正在私下交換消息的行營和留司官屬中,卻又有人感嘆起來

「只可惜了新近歸逃朝中的周使君了,怕也難脫其嫌而要被閑投冷棄一時了。。君不見,當初歸朝時奏對賊情時,聖主所授給的左驍衛大將軍、衛尉少卿的名銜,新近又被收回了啊。」

「這又是做何計較呢,我記得周使君乃是平州盧龍(遼寧錦州市)周氏的出身吧。怎么又會牽扯上干系呢。。」

「據說是因為鄭相公與盧計相在朝中事關鎮海之失的爭執,而被聖主所遷怒了的緣故啊,畢竟,平盧周氏的祖源也是也是出自汝南郡(蔡州)的啊。。」

「那豈不是說,汝南周氏在朝廷與賊勢之間有兩頭。。。之嫌了,再加上周使君兵敗逃歸,還真是。。。時運不濟之極啊。。」

「你難道不曉得,考功員外郎周仁舉,已經奪職下獄了;河東行營監軍使周從寓亦被招還中土。。。。還有擁兵許州忠武軍節度使周岌,也是出自汝南郡分出的黃州別支啊。。」

「如今朝中亦有移鎮易帥之念,畢竟忠武軍素來為東都之屏翼,怎可輕掌在異心之手呢。只是河南如今旱後大飢不止而依舊群盜蜂起,雖然無王、黃之大患,卻是依舊要靠這些軍帥來鎮平地方。。」

這時候,突然有一名堂下吏奔走進來低聲喊道:

「接了相公堂貼的忠武軍節度使周岌,已經帶著一都牙兵抵達建春門外了啊。。」

「什么。。」

在場的官員之中,不由得露出某種震驚、詫異、乃至是不寒而栗和要出大事一般的駭然表情來。

。。。。。。。。

而在廬州州城合肥牆頭上。

看著正在城外毫不掩飾橫沖直撞的賊軍先頭游騎;又剛剛親眼目睹了主動出擊迎戰部下敗陣回來,身為廬州刺史兼和廬防御使楊行愍,也有些臉色不好看。

「丟了和州也就罷了,區區一場挫敗又算得了什么。。只消我們廬州的根本還在,就一切都還有指望哩。」

他還是強打著精神,努力安撫住出擊敗歸的大將安仁義道。

「只可惜和州城落後出奔的朱兵使沒能接應回來,怕是已然凶多吉少了。。」

一身灰頭土臉猶自帶血的安仁義卻是啞聲道。

「這只能說是生死有命,唯願延壽他能逢凶化吉了。。」

楊行愍不由心情沉重的嘆聲道

就在七八年前,他還只是個跟著父親在地里務農的泥腿子。只是實在過不下去才應時而起從了「吃大戶」的賊眾;然後為官軍所獲時因為廬州刺史鄭棨「奇其狀貌」,而改為充軍戍邊朔方(今寧夏靈武)。

他也由此明白了,這世道容不得安分守矩的良善人家,唯有比別人強出一頭,才有可能從這艱難之時當中苟存下來。

故而,好容易待得待到期滿得歸之時,他干脆一言不合殺了為難自己的都將,募眾百人起兵逐走刺史郎幼復,自此號稱廬州八營都兵馬使,而開始了在家鄉的割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