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1 / 2)

唐殘 貓疲 1886 字 2020-06-22

當周淮安處理完滿臉感恩戴德的大商人王婆先,與當場拍著胸口發誓要竭盡滿意的廣府茶行代表劉知謙,短暫的會見之後;又順勢要來資料查看起近期相應的生產報表和收支賬目。

現在太平軍除了糧食及其相關作物之外,各方面的產能依舊在不斷的疊加當中,然而很大一部分都被體制內部的各種需求,以及擴大規模的再生產,給分流、吸收和消化掉了;

所以無論是治下經過休養生息,正在逐步恢復起來的市場潛力挖掘;還是相應對外貿易渠道和收益,卻是還不遠足以達到了一個飽和的臨界點。

只是在這其中比較刺眼的,乃是一個始終堪稱無底洞的虧空項目。也就是太平軍相關的軍工生產和研發方面,長期以來可以說是凈支出,而相對於軍民兩便的後勤生產體系而言,嚴重缺乏變現和直接回饋的穩定來源。

所以前些日子才要在地方尚未完全平定,人力物力都相對緊張的情況下,依舊分撥兵馬打通武關——金商道,來抓住黃巢北上中原的機會,努力拓展關內和關東義軍的市場。

這也是眼下唯一一個可以大宗售賣軍工產品,並獲得相對豐厚回報和長遠影響力的勢力、陣營了。當然,根據報表上羅列賣的圖表對照,時下賣得最好可不是那些耐用的刀槍劍戟,而是弓弩及其配套的箭矢。

沒錯,就是弓弩箭矢,尤其是使用相對簡便上手的各色弩具;無論是單兵使用的擘張弩、角弓弩、木單弩、竹竿弩,還是需要兩人乃至數人合力操作的大木單弩,大竹竿弩,伏遠弩,乃至大型的絞車弩等等。

道理也很簡單,這是某種意義上細水長流的耗材項目。從後世出土的漢朝東海武庫賬目上看,一個郡的弓才三萬張,弩就有四十五萬張。這可不是偶然,而代表了某種相對高損耗下不得不維持的備件基礎。

為什么古代的弩比弓的損耗率高,一方面是因為弩相對復雜的構件,大大提高了批量制造和維護的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對於各種環境的適應和容錯能力;

另一方面,則是發到士兵手中之後,並沒有形成穩定而行之有效的長期管理、維護和保養體系。往往一場戰斗當中就會過度使用損壞或是被遺棄上相當客觀的比例。

當時如今的太平軍也不一樣了,雖然還是傳統冷兵器發展到極致的模式,但是在相應材料和標准上,都已經極力向著後世初級工業化的水准上靠攏。

因此與這些簡化外銷的「猴版不同」,太平軍如今配備的弓弩都是大型水力工廠中,流水線生產出來的規劃化觸及工業制品;采用了大比例的鑄鐵構件甚至是鍛鋼的細小零件,來確保相應的整體強度和殺傷力。

因此一度有將士反應,直接拿這射空的弩弓來擋格住刀劍砍劈,或是丟在泥地里被反復踩踏後,撿回來調整下依舊可用的例子;而相應的生產和維護成本,甚至比傳統的宣潤、淮揚、嶺南等弩弓產地還要低廉得多。

這就是工業產量上規模化後所帶來鋼鐵之力現實和長遠加成;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多少火葯所代表的,足以粉碎城堡和騎士的化學能力量。

要知道,如今光是廣府附近的南海縣一地的鐵制品月產量,就達到了一千一百四十萬斤;其中又有各色鋼料、鋼錠的產出兩百七十八萬斤;光是這部分所打造成的各色軍械成品,就足以武裝一個滿編標准軍序還綽綽有余。

此外,在其他地方的桂州、連州、邵州、郴州、潭州、衡州、鄂州、洪州等地征收和接管的制鐵所,大概也有百萬斤到數百萬斤的月產量不等;

只是在成色和工藝上就略輸南海縣一籌,而只有很少部分能夠作為合格的軍工材料了,而主要面向要求不那么高,講求生產成本低廉的民用市場和內部供銷體系。

畢竟雖然太平軍在各地推廣改造和興建各種水力工場、作坊,但是還是不免殘留了大量的手工業因素。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不是什么地方都似乎建造水力傳動機構的。

而且就算是水力工場同樣也會受到四季潮汐漲落的因素影響,而不得不在枯水期招募大量的人手,或是借助畜力來把持足夠的開工規模。

至少在初級工業孵化器的關鍵節點之一,使用煤炭等植物化石燃料的蒸汽機科技,被完全攀升出來之前,就只能這樣因陋就簡的半機械半手工化了。

因此,這些產量加在一起在這個時代看起來似乎很多;但是換算成後世的噸位就顯得有些可憐了,甚至就連政府整頓關閉的六七十年代「五小工業」的產能之一都遠不如。

但不管怎么說,這些工場和礦山,在傳統的農業經濟體系之外,吸收和容納了大量社會閑余勞動力,一方面減低了社會治安地維持成本;

另一方面也是在培養和維持了一大批,通過集體生活和生產協作的磨合,具有一定軍事動員基礎和組織度的潛在兵員。而從其中逐步選拔出來的技術工人,更是產業升級換代必不可少量變到質變的基數條件。

不過,好在原始蒸汽機的基本三大要素:高熱值的燃料來源(交州露天煤田),足夠強度的管道和軸承材料(南海鍛鋼),以及耐熱耐腐蝕的密封手段(杜仲膠和棕櫚、劍麻纖維);目前都已經在實驗室條件下初見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