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中(1 / 2)

唐殘 貓疲 1594 字 2020-06-22

如今太平軍再關內直接或是間接動用的兵力,已經達到了近十萬規模戰線;同時進行著城內城外兩大戰場,城北、西郊、東郊等約莫三道陣線的作戰需要。

其中太平軍以第一軍為中堅,在城中既有的老部隊再加上後續投入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四萬七千員的戰斗編制;這還不計算用那些繳獲的兵甲器械物資,重新武裝起來的輔助部隊。

其中,因為第一階段的目的已經隨著官軍退卻達到了,而且天氣越發炎熱的緣故,在城北的主要戰線下一步暫時轉為加強要點防御的守勢;以便進行輪換部隊的適應性調整,以及後方秩序重建、衛生清理之類的鞏固作業;

而西郊戰場當中,以太平第二軍騎兵為主體的追擊部隊,也傳來了捷報;他們在伴隨加強的十幾個騎步營協同下,擊敗和驅散了好幾支官軍的地方部隊;並且成功在阻擊戰中咬住了四大藩落兵馬之一,拓跋部為核心的平夏黨項藩軍。

因此,目前先後擊滅和俘獲黨項兵(部眾)大小十一支,賬面上斬獲已經達到了一萬七千有余,而擊潰逃亡的敵人更是倍於此;其中繳獲的羊馬牲畜十幾萬口,光是牛馬驢騾等大畜就占據了三分之一。

但是在東郊戰場當中的成果就有些乏善可陳了。以車陣為戰斗力核心的重裝打擊序列,除了之前在藍田城下里應外合的擊破了沙陀安慶部的萬余部眾,又在城南圍殲了韃靼、沙陀和退渾的兩萬多聯軍,就再沒有成建制的戰果了。

雖然他們配合著城內的攻勢,在頗為頻繁和秘籍的小規模遭遇戰當中,一直推進到了接近龍首渠和南渭橋附近;但都沒有能夠抓住余下以朱邪部為核心的沙陀騎兵主力,而最大的戰果只是在昔日的皇家廄圍中,繳獲了幾處來不及逃走的牧群。

直到關東來的援軍在華陰城下被打爆,才再度顯露出來了蛛絲馬跡;所以隨著城中局勢的緩解和力量對比的改觀,周淮安也需要面對新的選擇和分支;

畢竟,隨著武關——商洛道拓寬完成帶來的物流渠道,再加上事先在上洛等要點堆積的物資准備;大概可以繼續支持眼下的作戰規模道三個月後的秋收時節,但這是也是最理想的上限所在了。

而太平軍在長安城中的作戰也達到了一個力量投放的瓶頸,尤其是官軍全線退縮到了以大內太極宮和北內大明宮為核心的長案北端之後;太平軍火器攻堅陷陣的相對優勢,就在更加厚實的宮牆面前被嚴重削弱和抵消了。

這一點,在針對南內興慶宮的預演和嘗試性攻略作戰當中,已經很明顯的體現出來了。雖然據守其中的官兵對於火炮和爆炸物的威力估算嚴重不足,而相繼土崩瓦解或是一敗塗地;但也由此暴露出了許多細節上的問題來。

比如在宮殿群落和闕樓、夾牆、甬道當中,散落官軍可以藏匿和據守的要點實在太多;而讓人有些防不勝防的需要在遭到襲擊和騷擾之後再一遍遍清理干凈,而不同程度消耗和阻滯了進攻部隊的精力和時間。

而在一些相對狹窄、封閉的地方,雖然可以用炮擊和爆破手段來打開局面;但也導致這些原本被嚴密保護的技術兵器和操作人員,同樣被暴露在敵軍的偷襲和殺傷范圍之內;不可避免的開始出現開戰以來較高比例的傷亡。

而一旦炮組和戰斗工兵組成的攻堅序列受挫或是傷亡明顯,就會反過來影響突擊部隊的士氣和行動方針,乃至迫不及待的進行救援,以至於貽誤了相應攻擊窗口和馬上追擊的最佳效果。

此外,還有在復雜地形和陌生環境中,跟進的技術兵器於支援和掩護的突擊部隊容易脫節、溝通延遲和不暢等等一系列大小問題;只是被最後的勝利結果所暫時掩蓋了。而這還是三大內之中格局最小,相對年久失修而宮殿頹敗的南內興慶宮而已。

按照那些參謀組的評估結果,如果實力尚且完好的河東軍為首官軍,繼續堅守太極宮或是大明宮的話;就算太平軍擁有技術兵器和先進軍事體系,在制度和組織的戰術優勢,也不免真要打成一場慘烈的消耗戰了。

畢竟,雖然在前期被堅守太平軍消耗了不少有生力量,再加上後來援軍抵達後全面反攻的成果;可以明確的身份的足足有七支軍序,其中更是繳獲了兩個節度使的旌旗。

但是當面余下沒有被打垮或是徹底殲滅的官軍,也不是完全不懂學習和吸取經驗教訓,而在相對的進步當中。起碼他們學會了用更多街壘和防盾來阻擋和削弱太平軍火器的殺傷。

另外,滲透過去的探報小隊和捉生組也有發現。與太平軍在重組本地人填充的輔兵營同出一轍的是,他們也在用長安北城的青壯年來補充各自的損失。雖然這樣可能造成整體戰斗力水平的進一步下降,但是用來據守牆頭卻是影響不大。

反倒是因為他們退縮到大內附近重新築壘設防的緣故,卻是大大壓縮了太平軍情報偵察的刺探范圍和活動力;畢竟,由本地人是帶著在百姓聚居的城坊里秘密行事,與需要翻過宮城附近諸多豪宅大院的高牆進行偵察,完全是兩回事。

所以,接下來是將更多抽手出來的預備隊,投入到西郊已經被咬住的黨項軍包抄殲滅作戰;力求在最短時間內畢盡全功。還是繼續加強東郊對於沙陀軍的驅逐和搜索作戰,以求相對一勞永逸解決這個長遠的潛在隱患。

周淮安看著代表長安的沙盤模型上,已經被標注出來的犬牙交錯識別旗號,和沿著橫縱大街諸多新舊據點,所形成的補給輸送線和機動支援的半徑劃分,就此陷入了某種取舍兩難的沉思當中。

以先遣領軍柴平為首據守本地的大多數將領,幾乎都是主張的贊成「與其傷其五指,不如斷其一指」,優先殲滅和擊破已經呈現頹勢並且目標明確的黨項軍,以徹底剪除官軍在外的機動力量和重要「臂膀」之一。

但是也有先遣軍中的第一軍第二郎將鍾毅為首的少數人,堅決支持周淮安當初偶然表現出來對於沙陀軍的格外重視。至於大多數二路援軍的將領,則是以一種毫不猶豫的信心和樂觀,堅決擁護一切自己所作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