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推轂出猛將(2 / 2)

唐殘 貓疲 1427 字 2020-06-22

因此,這一次以偏師輕兵跋涉潛襲山西道腹心的任務交給他之後;他也是憋了一口氣想要做出一番功績來。然而,在按部就班的用兵習慣了之後,面對興元府內突發的這種亂局,他就有些力有未逮的感覺或者說心中沒底了。

好在他還有一個敢打敢拼也敢於冒險的隨軍高參——客將李罕之;除了例行派出追加兵力的求援信使之外,很快他們就重新降下來了太平軍的青旗,而在城頭上升起了原來的城固團練的旗號。

然後又有李罕之帶領兩團精悍之士帶上野營裝備,分別蹲守和埋伏在了南門和西門附近的野地里,不斷的捉捕和攔截那些跑過來的散兵游勇,讓城固縣附近變成一個只進不出的消息盲區,以為爭取一些時間上的緩沖。

因此,他們在城固城內一直守候到了第二天正午,才迎來了第一支討伐/接管的官軍隊伍。然而這只千余人的額官軍是如此的懈怠和缺乏警惕似的,就這么長驅直入到城固西門下叫門;在分兵在外的李罕之所部里應外合之下,一個照面就被打的大潰崩陣。

但是這一次的勝利之後,就再也沒法拖延和封鎖得住消息了。隨著源源不斷來自南鄭方面的人馬,被團團包圍起來的城固縣內著五千多太平軍將士,也將迎來了真正意義上艱苦卓絕的激烈戰斗了。

而在山南西道的南方,一支來自渝州境內軍馬,也在沿著涪江上游向北進發。這是一條被歷代文人墨客稱之為荔枝道的古道,也是翻越巴山去巴蜀主要有三條道路之一(西為金牛道,中為米倉道,東為荔枝道)。

最早可以上溯到三國時的司馬懿伐蜀,而自西城斫山開道而形成的一條東線道路。後來因為從巴中當地北運楊貴妃所嗜荔枝而極具盛名,並在這一時期達到鼎盛的改名為荔枝道。但也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由盛轉衰、全面走向下坡路中倏忽之間而衰落下去。

其中又分為南北兩段,北段就是關中入蜀三道之一子午谷為主的子午道;南端則是由洋州的西鄉城至涪州(今重慶涪陵區)涪陵城,故南段亦稱「洋巴道」,又因穿越巴山山脈,也叫「小巴間道」」「巴山中道」。

荔枝道是巴蜀入關的最短一條路線,但是因為其中沿著山脈褶皺裂隙,而需要多段穿過大巴山群嶺的緣故;其中的道路尤為艱險、狹窄。這一路上不是居於山中鑿石而出的盤腸山路,就是沿江高壁深峽之間蜿蜒而行的險峻棧道。

作為太平大都督府如今兩個半重兵集群之一,位於最西端的渝州境內堪稱半個重兵集群(日常後勤輸送維持的上限如此),其實早在半年前就已經集聚了好些人力物力,並且做好了相應的局部戰爭准備;

只是為了避免西川高仁厚麾下相對善戰的蜀軍,陷入某種無意義的拉鋸泥潭而一直引而不發;重點放在清剿、驅逐和分化瓦解瀘州境內的土蠻勢力,同時打通前往黔中道的茶馬道,以免將來入川用兵之際在後方受到這些本土勢力的威脅。

現如今,黔中道的局面已經打開了,茶馬古道也恢復了有一段時間了。因此隨著來自江陵一聲令下,相應的渝州集群也終於能夠抽出手來,以西守北攻的模式另辟蹊徑的開拓新戰線。以貫徹正所謂是」不管敵往幾路來,我只管一路去「的基本戰略部署。

因而,在多次往來其間完成基本摸底和測繪的商旅(探子)帶路之下。由五嶺地區的連、桂、郴等地山民礦工所組成的七個山地營和若干工程團,在經過大半年過渡性的環境適應之後,也帶著全套器械踏上了這條閑棄日久,而多處有所崩毀淤塞的古道;而負責領軍的則是昔日官軍降將中的第一人,第一軍第三郎將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