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海外徒聞更九州(續二)(2 / 2)

唐殘 貓疲 1647 字 2020-12-31

最終,還是一場突然而至的風雪,打斷太平軍輪番交替的追擊節奏,也徹底拯救了這支逃亡當中的殘軍。最終,太平軍的先頭止步在了交城(今山西交城),而失去了對方的蹤跡。

與此同時的祁縣城下,隨著太谷水上魚儷而至的車船,而兵臨城下的另一路太平軍(孟楷部),開始在風雪中進行例行的圍城作業;祁縣城內也再度開始暗流涌動起來。

——我是分割線——

而在關內,京畿道所屬的咸陽境內。南北向的涇水與東西向的渭水交匯處,自古以來「涇渭分明」的歷史典故發源地,亦是稀稀拉拉的雪花飄落而下。

周淮安也在巡查著剛剛建立投產未久的咸陽鐵廠;也是未來關中產業布局的重要一環。要說起來,關中平原乃至京畿道內其實是不怎么產鐵的,或者說說只有一些規模很小的貧鐵礦。

但是位於關北的延、綏各州(神木、榆林),乃至更北邊的鹽州之地(鄂爾多斯),卻是有著品質不錯且儲量豐厚的淺層或是露天煤礦。

而位於南方的興元府(今陝西漢中)和商州(今陝西商洛)境內,也有相應儲量的鐵礦開采歷史;因此,作為南北兩向水陸轉運的最終交匯處,咸陽境內就成為了成本核算和地理區位輻射上的最優選了。

而目前這片咸陽鐵廠所能夠生產出來的,也就是比傳統鍛鑄技術更進一步而量大管夠的粗鑄鋼和熟鐵,主要是為了民用市場的需求,以及提供關內正在進行的環形軌道鋪設所需的墊材。沒錯就是環形軌道。

相比水力資源比較豐富而河川遍布行船方便的南方地區,北方大平原上雖然也有許多,但是受到枯漲周期影響比較大,同時還有泥沙淤積和農業灌溉爭水的問題;因此,對於水運通航環境並不算友好。

因此,在未來天然可能富集大量人口、物流和工業體系產業帶的區以內,進行未雨綢繆的規劃就勢在必行了。只是在車船用的蒸氣機械完全成熟,並且開始小型化而轉入陸運之前,目前只能使用畜力拖曳而作為過渡。

然而在哐當作響的機械轟鳴聲中,周淮安卻是在暗自想著與河東戰役相關的另一件事情。目前太平軍已經深入河東鎮腹地,占據除了少數個別孤立據點之外的太原府南部,最近一處距離北都也不過是二三十里的距離。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今太原有三城,府及晉陽縣在西城,太原縣在東城,汾水貫中城南流。《元和郡縣圖志》謂之外三郭;其中府城最大最老,故老傳晉並州刺史劉琨築。今按城高四丈,周回二十七里。

府城中又有三城,其一位於城西北角曰大明城,即古晉陽城也,《左傳》言董安於所築,高齊後帝於此置大明宮,因名大明城。城高四丈,周回四里。。

居中又一城,南面因大明城,西面連倉城,北面因州城,東魏孝靜帝於此置晉陽宮,隋文帝更名新城,煬帝更置晉陽宮,城高四丈,周回七里。

西面又一城,東面連新城,西面北面因州城,開皇十六年築,今名倉城,高四丈,周回八里。並稱內三城。然後,作為昔日的河東節度使和並州大都督、代北行營的駐地,又各自有形同牙城的所在,稱之為小三城。

所以,周淮安完全可以理解在另一個時空線上的五代末期,明明已經占據了巨大優勢的周太祖柴榮、宋太祖趙匡胤的多次北伐,面對如此河東第一堅城是如此絕望而無奈,最終只能引兵而退的心情了。

而最後接手的宋太宗趙光義,也是靠著二十萬大軍團團圍困,並且在石嶺關擊敗了遼國援軍的情況下,才逼降了已無斗志的北漢小朝廷的軍民百姓;然後,不惜代價拆除太原城牆而另起新城,也就可以理解了。

因為,這么一座堪比長安城之大,卻有著山河之險的巨型都邑;就算是被打破城牆之後,依舊還有一重接一重的連環城防體系可為憑持,繼續堅持戰斗下去而拖延更多的時間。

一旦沒有能夠在氣候最適宜的春秋兩季及時拿下來。那真正進入冬天之後,那越過代北群山來自塞外蒙古高原的寒流,足以對部署在曠野當中的圍城軍隊,造成可觀的減員和削弱。

這也是眼下已經攻入河東腹地的太平軍,所即將要面臨的主要局面。因此,在唯一可以利用大規模水運的汾水之上,已經在風動一切的窗口期內,加急搶送各種過冬的物資和器械。

然而等到了冬天之後眼前還算順利的戰局,很可能就會迎來攻守異位的形勢逆轉;因為那些以沙陀人為首代北出身的軍馬,更習慣在北地嚴寒氣候下作戰的方式,有可能在冬天的間隙里采取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