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農業變革(2 / 2)

落榜後的陳子龍回家閉門謝客,專心學問,反對王陽明後學的空談誤國,主張經世致用,以改變殘酷的社會現實。

陳子龍整理了徐光啟的農學巨著《農政全書》,專心農事,特別重視農業生產,主張展社會經濟富強大明。

崇禎十三年六月,陳子龍出任浙江紹興府司理,兼代理諸暨知州,那時他的治下連年水患成災,飢民蜂起。

為了維護當地社會穩定,陳子龍剛柔並用,剿撫兼施,一邊力行保甲,設互之法,申連坐之令,平定飢民暴動,一邊親司賑事,救濟飢民,立粥廠,設葯局,養老幼,醫病疾,收死骨,救活十幾萬人。

朱慈烺記起了歷史上的陳子龍,在南明時期堅決不剃,抗清時被清軍捕獲押往南京,在途中經松江境內跨塘橋時,他乘守者不備突然投水自殺,被撈起時已經氣絕,清軍殘暴地將其凌遲斬,棄屍水中。

朱慈烺想從浙江儲備軍糧,一心想著加賦,卻忘了改革農業生產,此時聽姜逢元提到陳子龍和《農政全書》,猛的一拍大腿,道:「徐盛,快去紹興府將陳子龍請來!」

兩日後,陳子龍抵達余姚姜家府上。

陳子龍今年三十三歲,方臉微胖,留著短須,一副傳統文官的打扮。

朱慈烺開門見山的問道:「陳子龍,本宮的老師聞你有大才,特地向本宮舉薦了你,你有何救國富國良策?」

陳子龍深施一禮道:「回殿下,臣以為,富國必以本業,應當展農業,豐衣足食,救民救國!」

陳子龍引經據典闡明農業為立國之本,提出富國必以本業,他還把中國歷史上從春秋到元朝所記載的111次蝗災生的時間和地點進行了分析。

陳子龍道:「臣對蝗蟲的生活和活動范圍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現蝗災最盛於夏秋之間,是涸澤者蝗之原本也!」

隨後,陳子龍並提出了幾種防治辦法,朱慈烺聽得連連稱好。

大明能人輩出,徐光啟寫的《農政全書》,宋應星寫的《天工開物》,都對農業展提出了細致獨特的見解,並進行大量實驗研究,其中不乏有農業技術的革新,還有一系列農具的研究。

以往朝廷重視度不高,兩本書中介紹的農業推廣也僅僅在小范圍內施行,朱慈烺現在要做的就要是大力推廣宣傳,用技術展農業。

陳子龍道:「臣覺得展農業應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先進農具,以期富國利民!」

「好!」

朱慈烺撫掌道:「陳子龍,本宮升你為江南巡查御史,命你組建農業指導組,培養農業技術指導員,直接為農戶種植提供技術支持!」

朱慈烺計劃搞的農業技術指導員是田間的知識分子,需要長時間在野外工作,需要采集農業技術信息,進行分類、加工處理,把農業技術教會農戶。

為了提高農業工作者的積極性,朱慈烺將這些指導員編入浙江巡撫衙門,按照官府人員進行餉,每人每月三兩銀子,以作重視。

待回到南京後,朱慈烺准備設立專門的農業大學,在全國推廣農業技術,大力展農業提高糧食產量。

只有農業展到一定程度,才會有多余的勞動力從事小商品經濟的展,才能促進商品交換社會。

當社會對商品的需求量過小商品經濟無法買足時,必然要對生產方式進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大生產大機械的使用,這樣才出現工業生產的出現,進行工業革命。

哪怕是朱慈烺現在搞出了蒸汽機,只要農業展不給力,哪怕一百年都無法進行工業革命,這是社會變革的規律,是個人無法撼動的。</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