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太子放貸坑人了!(1 / 2)

太子明著要錢了,鹽商們更不敢稍慢一步,以免惹得這位狠人不高興,下了滅族令。

但只給了不到兩日時間的准備,這哪是催債,簡直是催命啊!

難怪那幾個怕死的鹽商早早的自殺了,現在想想,他們的眼光真是毒辣,知道太子不會善罷甘休,先死為敬,一了百了。

鹽商們回到各自府中,動用各種關系籌錢,形勢之危機,嚇得家人每日在府內嚎哭。

得知此消息的揚州百姓,皆是拍手稱快,這幫狗日的鹽商壟斷了鹽業,造成鹽價逆天,早就吃不起了。

鹽放在後世也就兩塊錢一袋,一袋鹽夠吃個把月的,家家都吃得起,去飯店吃飯說不定還會罵廚師把鹽放多了,齁的嗓子疼。

但是在大明朝,鹽可是個稀罕玩意,普通百姓精鹽就別想了,那種青鹽和鹽巴到時可以買到一些,只是這價格,有的地方比肉還貴。

大明的官鹽相對於私鹽,不僅質量低劣,價格還更加昂貴,百姓們也不傻,只能從私鹽販子里買。

在大明,走私鹽屬於重罪,俗話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但敢玩走私的,還長期賺錢的,除了亡命之徒,哪個沒點背景?富商巨賈,名門世家甚至是軍隊、海盜,多的去了。

官商勾結,使得鹽引流失或者低價售,這稅收便上不來了。

朱慈烺卻不管這些,不管是按官鹽還是私鹽的身份去賣,反正每年從鹽場出去的官鹽高達六億多斤,量是固定的,這鹽稅也要落實。

綱鹽法就是放權給鹽商賣鹽,你們玩那些花里胡哨的勾當,變著法子偷稅漏稅,朱慈烺不吃這一套,只認鹽稅,只認銀子。

負責兩淮鹽場銷售的幾個揚州總商,需要補繳五年的欠稅,大概占了大明全國真實鹽稅的一大半,也就是五千多萬兩白銀。

平時百姓們對鹽商們敢怒不敢言,此時見他們觸了皇太子的霉頭,均是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坐等鹽商們如何籌錢補稅。

揚州城繁華的東關老街內,山陝會館、徽州會館等各地鹽商會館都齊聚於此,在豪華的門樓內,往來的商人不絕,行色匆匆。

洪武年間,朱元璋采納謀臣建議,實施「食鹽開中」新政,將實施千年之久的政府食鹽專賣制度網開一面,朝廷國退民進,讓利於民。

當時淮鹽價貴,作為九邊之一的山陝商人多趨之,掌握食鹽銷售,號稱全國各大商幫中成名最早、資格最老者。

據記載,會集揚州的陝西商人不下五百人,名聲顯赫者有三原梁家,涇陽張家、郭家,西安申家,潼關張家,他們兼籍故土,其實都長期居住在揚州了,形成陝西商幫,在兩淮地區力壓晉商。

弘治年間,朝廷推行折色法,使得兩淮附近的徽商大舉涌至揚州經營鹽業,此間百年,秦晉商人聯手,大戰徽幫近百年,最終徽商漸漸力壓山陝商人。

目前揚州城中的幾大總商席位,基本是秦、晉、徽三方人氏,其中徽商占了半數席位,以至於現在提到揚州鹽商,只知有徽,不知山陝了。

現在的東關街的各處會館中,再無往日爭斗的場景,就在半個月前,秦、晉、徽三方鹽商還在為爭奪今年的鹽引比例而噴的吐沫橫飛,今日卻罕見的埋頭聚在一起,互相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