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地方革新(2 / 2)

朱慈烺在江南推行的新政已有五年了,鳳陽府的時間更早,已有八年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

因此,朱慈烺打算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新政,在原有的內容上再新增一些政策,全面革新,給大明加上翅膀,騰飛!

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長江以北各省的戰後災後重建工作。

先是漕運,自從幾年前朱慈烺提出改走海運,而後一直實行著半河半海的運行方式。

現在,聽漕運總督盧象升上奏,漕運又到了花錢疏通的時候了,因北方連年戰爭,大運河北段經常被順軍截住折騰,實在是淤塞得根本不能行船,需要修繕,還有維護水閘的開銷,要花不少銀子。

朱慈烺二話不說,直接徹底廢除了這個吞金獸,漕糧全部改走海運。

既然北京已經不是國都了,遼東和漠南被收復,九邊防線也已外擴,邊境處於和平階段,大運河的作用變得有限,直達遼東的海運崛起是必然的了。

既省錢,又快捷,還避免了每年沿途的幾千萬石糧食損耗。

在地方上,朱慈烺統一地方行政,省下面統一設府、州、縣、鄉、保、村、里。

自唐宋元以來,鄉一直是鄉村組織中最大的單位,明朝的鄉村組織和元代一樣,但南北兩地有很大不同。

北方的鄉村分為三級,最大的叫鄉,其次是社,最小的是村。

元朝時社是由五十戶組成,明朝不固定,一般都過五十戶的限制,村的人數則是比設還少。

南方,鄉村的組織分為四級,鄉、保、村、里。

南方的保,是宋朝的都保制而來,村則是普遍的村落,里並非里甲制的里,而是原有自然鄉村的名稱,是南方那些小規模的村落。

南方的鄉村中,還有「區」和「圖」,總而言之,明朝的鄉村組織,北方保留了金、元以後鄉里制及社制的色彩,而南方則深受宋代都保制的影響,很復雜。

朱慈烺直接將之統一規劃,各省巡撫到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落實地方基層行政單位,並且徹底完成分田地,加強治安管理。

新的行政下,知縣是依舊是正七品,鄉長是正八品待遇,保長是正九品待遇,村長從九品......

每府設一千名城防軍,配火器,州縣設巡城司,巡城兵丁二百人,維護地方治安,司長正八品待遇,每鄉設巡邏所一處,巡長從八品待遇。

所有鄉長、保長、村長、里長,都直接由上級任命,成為朝廷小吏。

如此改制,是為了保證皇權下鄉,編戶齊民,增強地方組織性,從朝廷中央道地方,如臂使指。

要是靠地方推舉,那最後還是被有錢的士紳和豪強把持住了。

百姓哪里懂這些花里胡哨的,哪個時代有錢的都是大爺。

隨巡撫到地方的還有都察院的御史們,查驗各地土地,審查之前派出臨時官員的業績,避免土地分配不公,勾結私吞土地。

派往北方幾省的臨時官員,大多是從國子監挑選的,眼下科舉在即,這些臨時官員如何政績不錯,可留任。

如果不行,就擼了吧!

至此,朱慈烺對有功之臣的封賞事宜才算告一段落,總體來說,大家都還算滿意。

在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接下來便是面向全國頒布新政。</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