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長子西征(1 / 2)

眾所周知,戰爭不僅僅是斗兵,同時也是斗將。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這一點在明印戰爭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首先是前線將領的選擇,明軍將領皆是出自皇明軍校的軍事高材生,又多次參加過戰爭歷練,他們對印度地區的地理、人文、政治、軍事等要素十分了解。

而莫卧兒軍隊的將領,連最高統帥拉奧都對明軍一知半解,其他軍官和士兵更是對敵人一無所知,只知道他們是從東方而來。

而且,莫卧兒軍隊的大將拉奧性格剛愎自用,又時而優柔寡斷,這使得在他的指揮下,莫卧兒軍錯過了大量的戰略機遇。

就國家大戰略而言,雙方君臣的戰略眼光同樣有著不小的差距。

莫卧兒帝國皇帝奧朗則布放棄了祖先阿克巴時代的宗教寬容政策,將印度教徒逐出政府,並大舉拆毀印度教廟宇與神像,著重加強綠綠的宗教地位,企圖使印度完全綠化。

奧朗則布的短視政策,導致莫卧兒帝國境內的宗教矛盾突然尖銳起來,並很快演變成武裝斗爭。

堅持自己信仰的錫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為莫卧兒帝國公開的敵人,奧朗則布雖多次派兵打散他們,力圖消滅他的政治對手,卻始終無法徹底消滅其反抗的力量。

因為這些武裝分子,背後有強大的東家支持。

尤其是好戰的馬拉塔人,在明軍的支持下,直接起飛,發展出可與莫卧兒帝國匹敵的軍事能力。

馬拉塔人的首領名叫西瓦吉,出身小封建主家庭,是馬拉塔聯盟的締造者,也是反抗莫卧兒王朝統治的印度教英雄。

朱和陛選擇此人的主要原因是,這人像是個打不死的小強,任憑莫卧兒軍隊如何蹂躪他、被俘後羞辱他、准備弄死他,他都能找機會逃過一劫,回到自己領地後,拉起人馬繼續干!

眼看馬拉特反抗力量的日益壯大,又與明軍勾結,奧朗則布深感不安,為了打掉這只出頭鳥,他不惜血本,連年征戰,每年死亡士卒不下數萬。

對馬拉塔人的連年戰爭,耗空了莫卧兒的國庫,沉重的兵徭賦稅也大幅激化了莫卧兒統治區的社會矛盾與宗教矛盾。

明軍一邊支持莫卧兒「義軍」,一邊出兵進攻莫卧兒重要城鎮,在明軍的不斷打擊下,莫卧兒帝國威信大降,幾乎土崩瓦解。

德干高原的印度教民眾、大大小小的印度王公們都相繼舉兵,捉對廝殺,反抗莫卧兒的統治。

一時間,「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各地豪強紛紛脫離莫卧兒統治獨立,天下大亂,南亞次大陸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時代。

作為第一個揭起印度教諸王國反抗莫卧兒統治反旗的馬拉塔人,他們愈戰愈強。

天武二十九年,西瓦吉不僅收復了浦那等失地,而且還擴張了領土,後又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陸海軍。

天武三十年,不死小強西瓦吉定都拉其加爾城,為佩什瓦,並通過由八名大臣組成的內閣進行統治,大有取莫卧兒而代之的趨勢。

但是,決定莫卧兒帝國命運的因素,是大明的太子朱和陛,以及他身後的十萬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