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百歲壽誕(2 / 2)

七奏定封賞之曲,名九重歡;八奏大一統之曲,名鳳凰吟;

九奏守承平之曲,名萬年春!

席間,年過花甲的老臣們,有灰白稀疏的束發隨著樂拍在不停地搖擺,還有枯瘦的指爪握住玉筷在敲擊碗碟,跟著伴奏唱起了賀聖朝:

「......華夏千年正統還,瞻日角,睹天顏,雲龍風虎競追攀,君臣勤苦成王業,王業汪洋被百蠻.......」

亦有年事已高的武將吃貨們,不顧歌舞一味大嚼的缺牙老嘴在不住捫動,湯汁不斷從嘴角流出,沾得花白胡須上淋漓不堪。

坐在御案後的朱慈烺,眯細著眼不住地巡視著樂而忘形的老人們,忍俊不禁,嘴口露出深深的笑紋。

說是老人,其實這些老頭在他眼中,不過是晚生後輩的「年輕人」。

截止皇熙三年,朱慈烺共有後妃六十九人,其中漢女六十人,余者九人民族不一。

到了現在,不少早入宮的嬪妃已經去世了,連皇後徐晨芸也在九十六歲時崩逝。

如此龐大的後宮,子女必然不少,朱慈烺一生共有子女七十四人,其中皇子三十六人,公主三十八人,孫輩更是多的數不過來。

除了朔武帝朱和陛和漢王朱和墿死了,目前活著的最大的兒子,是齊王朱和岱,已是拄著拐杖的八十老人了,狀態看起來比朱慈烺還要老。

有人會好奇,為什么漢王才活六十,齊王卻活到了八十歲?老太子朱和陛也是活了近八十?

很簡單,看爹媽,長壽者的後代更容易長壽。

朱和陛的爹媽分別是朱皇帝和徐皇後,兩人都長壽,他爸媽一個活了一百多,一個活了九十六歲,他活到八十很正常。

而漢王就不同了,他母親是楊貴妃,紅顏薄命的主,不到五十歲就去世了。

至於齊王,他能活這么久,除了幾分之一概率的遺傳基因,他本人愛好書法收藏,和乾隆有的一拼,常年陶冶情操,活得久也屬正常。

大典上,精妙絕倫的表演層出不窮,眾人津津有味地看。

皇熙帝朱怡錦也是心情大好,他朝司禮監女官瞄了一眼,女官立即臨階佇立司禮:「諸王拜壽1

以齊王朱和岱為首,晉王,秦王,東王、西王,唐王,宋王、趙王、魏王、越王,吳王,周王,蜀王,遼王,豫王,魯王,梁王、夏王、衛王、淮王、瀛王、鄭王、慶王、惠王、韓王、鄧王、沂王、漢王(朱怡鋩)等三十六位藩王,還有上百位孫輩的郡王,一個個頂戴袍服,魚貫而前。

數百名兒孫一字排開,齊齊跪倒:「老祖宗與天同在!願老祖宗萬壽無疆1

朱慈烺六世同堂,子孫何止眼前這些,郡王以下的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等宗室爵位,根本沒資格來拜壽。

天武新政推行的爵位改革,經過八十余年的發展,終凸顯差距。

比如朱慈烺的玄孫,齊王一系的第四代,按照爵位遞減,到了第四代就是輔國將軍,混的最差的名為朱仲檀,混吃等死還犯事,被削爵除去玉蝶貶為庶民,與普通百姓無異。

而漢王一系的第四代朱仲栩,同樣出生就是輔國將軍,而人家積極向上,自幼學習文韜武略,跟著祖父朱怡鋩(朱慈烺的長孫)南征北戰,在中東立下赫赫戰功,受封西海郡王。

像朱仲栩這樣秉承祖志的皇族宗室子弟還有很多,他們為了爵位拼命建功立業。

朱慈烺將子孫分封在全世界,今天,他們齊聚一堂,見面不乏有攀比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