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看透了(2 / 2)

首映紅毯這時拉開序幕,李安作為第一個嘉賓走上了紅地毯。

紅毯兩邊爆發出陣陣歡呼聲,甚至有「華人之光」的聲音不斷傳過來。

這聲音讓李安多少有點忐忑,好在他混跡好萊塢多年,應對這種場合不是問題,也不管影迷們喊什么,只是頻頻微笑招手,怎么看都像是個老好人大叔。

「港台的武俠片,極少能與真實情感及文化產生關聯,長久以來仍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層次,無法提升。」

來到媒體區,李安接受了媒體采訪:「可是武俠片、功夫動作片,卻成為西方人及海外華人新生代———包括我的兒子,了解東方文化的最佳管道,甚至是惟一途徑,然而他們接觸的卻是東方文化里比較粗俗劣質的部分。」

他說道:「對此,我始終耿耿於懷,卻無能為力。所以,我決定拍攝一部能反應東方文化的片子。」

羅南就站在不遠處,對於李安的話相當滿意,這部片子映前的宣傳中,已經重點提及了東方式的理智與情感。

李安的話是公關宣傳人員精心擬定的,《卧虎藏龍》的內核擺在這里,李安越說這片子是反應的是東方文化,越容易讓某些人覺得,東方文化就是該像李安這樣,學習西方的精髓……

這終歸是一部討好西方人的片子,也能討好北美的華裔群體。

羅南做過調查,北美的華裔們不管怎么懷念祖國,在這里生活多年之後,思想實際上已經西化了。

如此宣傳,既能討好華人觀眾,又能幫助片子沖獎。

李安這時找了過來,站在羅南旁邊,說道:「華人之光不敢當。」

羅南笑了笑,說道:「宣傳需要。」他提醒李安:「這里是美利堅,我們要爭奪的是奧斯卡,連自信都沒有,怎么競爭?」

李安畢竟是個西化的人,點頭說道:「也是啊。」

羅南又說道:「奧斯卡鼓勵公關,鼓勵競爭,現在是該高調的時候,李導演一定要高調。」

「我明白。」李安也不是好萊塢的新人。

他知道羅南說的是真的,如果連競爭的態度都不顯現出來,評委們怎么知道你要爭奪奧斯卡?怎么知道你重視奧斯卡?

這終究不是以前了,不公關無獎項。

羅南笑著說道:「加油,我們會有收獲的。」

其他演職人員陸續走了過來,羅南作為發行方的代表,沒有多待,直接進了影院,劇組人員留在媒體區中合影。

劇組主創人員早已知道《卧虎藏龍》的目標是奧斯卡,對於他們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只要影片能在奧斯卡上有所收獲,身價立即提升一大截。

羅南進入影院,見到了大衛-比利亞,問道:「宣傳方面順利嗎?」

大衛-比利亞低聲說道:「我已經跟《好萊塢報道者》和《綜藝》達成了協議,從聖誕節過後,連續三周都有超過四個版面報道《卧虎藏龍》。」

《綜藝》和《好萊塢報道者》是業內影響力最大的娛樂雜志,頒獎季宣傳效果極好。

羅南提醒道:「該花錢的時候不要省。」

奧斯卡不僅僅拼影片,拼人際關系,而且要拼投入,拼財力。

毫不誇張的說,奧斯卡競爭也是場金錢大戰。

套用足球圈的一句話,砸錢的不一定能獲獎,但獲獎的一定是砸了錢的。

大衛-比利亞有點擔心:「安-李那邊不會有問題吧?」

「放心。」羅南最不擔心的就是李安這一環,相比於其他華人導演,在美國定居的李安非常了解好萊塢的規則。他對大衛-比利亞說道:「李安是個聰明人,會全力配合我們的工作。」

李安是在美國學的電影,學的是娛樂片,而且從頭到尾,他沒有給自己一個「藝術大師」的定位。

他很早就明白,拍的電影看起來是亞洲的內容,實際上是西方的思想。

羅南跟李安聊過幾次,李安不止一次說過,在美國賣片,賣的是純粹的東方片的話,九成只有死路一條。

毫無疑問,李安在這一點上早就看透了。

而且李安的電影也有個好處,不是很藝術,更不晦澀,普通觀眾就能解讀,一點也不難懂。

這點難能可貴。

其實美國電影的那套東西,李安也可以算是爐火純青了。

否則,也不會有這樣一部《卧虎藏龍》。

《卧虎藏龍》雖然有武俠的外殼,有名劍有大俠,有山水風景,有武功有恩怨有兒女之情,甚至引入了禪宗道學,但這不是一部真正的武俠電影。

羅南記得前世看過關於《卧虎藏龍》的一篇短評:多少人夢想著做肆意的玉嬌龍,結果一不小心做了忍了一輩子的俞秀蓮。到死的時候像李慕白一樣嘆一句「這一輩子都浪費了」。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像羅小虎,即使拿掉,也不影響別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