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評委會大獎(2 / 2)

托尼科赫說道:「兩者不是一種類型。」

羅南點頭:「這片子想要成功,單單拍好遠遠不夠,還要走沖獎運營路線。」

生化危機可以系列化,好友各種線下周邊,這部叫做竊聽風暴的片子,很難運作續集,線下市場也只有碟片和播放版權了。

而且沒有重量級獎項傍身,這種片子不可能有多好的商業市場。

這倒也沒有壞處,使館影業也在不斷摸索沖獎,未來的發行工作,商業和藝術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跟托尼科赫又聊了幾句他母親,羅南記起一件事,貌似後來的港片中,也出過竊聽類的題材,好像還連著拍了好幾部,也算是港片中難得有生命力的影片了。

竊聽風暴沖獎是以後的事,但迷失東京的沖獎行動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相比於評委數量眾多的奧斯卡,戛納電影節的評獎事宜受到個人觀念的影響更大。

甚至,評委會主席的權力,可以強硬的推動某部影片獲獎。

昆汀塔倫蒂諾曾經在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出席和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時,先後做出過力排眾議的舉動,受益者中也有與昆汀有過幾腿的索菲亞科波拉。

這一屆的評委會主席是帕特里斯夏侯,一個對羅南來說相當陌生的名字,使館影業之前沒跟他打過任何交道,人情關系往來更是無從談起。

迷失東京上映之後不久,使館影業的團隊就有了判斷,帕特里斯夏侯欣賞社會意義深刻的影片,對於愛情小品之類的不感興趣。

索菲亞科波拉的這部迷失東京,嚴格說起來帶有典型的愛情小品風格。

帕特里斯夏侯更欣賞一部叫做大象的美國影片。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九十年代末在美國發生的一起嚴重的校園槍擊事件,一出典型的悲劇。

就像美國人喜歡揭其他國家傷疤的電影一樣,作為歐洲電影代表的法國電影人,其實也特別欣賞揭開美國傷疤的電影。

這兩個國家,一直都不怎么對付。

至於電影方面的對立更不用說了。

大名鼎鼎的羅曼波蘭斯基就居住在法國,法國人一直不鳥美國司法部的通緝。

現實情況擺在面前,使館影業主動放棄了獲獎幾率極小的金棕櫚,把目標放在了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女演員獎上面。

媒體方面的公關工作,也一直沒有停過。

「迷失東京營造氛圍和觀察的部分比講述故事的部分還要長。但你不會介意:索菲亞科波拉靜靜的保持著壓抑的調子,不會有第二部這樣的電影了,除非遺傳學來插手。」

羅南在托尼科赫的陪同下,去了一趟柏林,參觀了最新的科赫影業,然後又返回戛納,參加了電影節閉幕式和頒獎典禮。

使館影業在法國的影響力,遠沒有奧斯卡那么大,加上評委會主席的影響,迷失東京沒有拿到太多獎項。

金棕櫚不出預料成為大象的囊中之物。

坊間有傳言,以斯皮爾伯格為首的一些評委,對大象感官並不好,但帕特里斯夏侯作為評委會主席,大力推動了這部影片獲獎。

大象的導演古斯凡特森也拿到了最佳導演獎。

最佳女演員則被加拿大人瑪麗喬西克羅茲獲得。

羅南兩世為人,都沒聽說過這位女演員。

只能說戛納電影節的選擇,對於好萊塢電影並不友好。

好在迷失東京也有所收獲。

在使館影業的努力下,索菲亞科波拉的這部愛情喜劇獲得了評委會大獎。

這也是戛納電影一個重量級的獎項。

有一個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壓陣,也有利於迷失東京後面的獎項運作。

由於參加了戛納電影節,迷失東京不可能再去參與柏林和威尼斯的競賽單元,下一個重量級的獎項,要等到九月份的多倫多電影節了。

返回洛杉磯的飛機上,斯嘉麗約翰遜跟羅南坐在了一起。

「你還年輕。」羅南隨口說著安慰的話:「以後有的是機會。」

斯嘉麗約翰遜說道:「我覺得,法國人對美國人有歧視,特別是電影方面。」

羅南說道:「他們一直瞧不上好萊塢電影,很正常。」

斯嘉麗約翰遜直接問道:「我有希望拿個奧斯卡提名嗎」

羅南想了想,說道:「我會讓使館影業給你申報,能不能拿到提名,我不能保證。」

斯嘉麗約翰遜湊到羅南耳邊:「我還有一些地方你沒試過呢。」

<!ove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