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發福利(2 / 2)

好萊塢熱衷於這些經典題材,但曾經的結果顯示,新一代的青少年觀眾對於這類電影根本不感冒。

羅賓漢與亞瑟王一樣,後來成了誰碰誰倒霉的撲街貨。

《聖經》上的那些故事,在如今這個網絡信息快餐時代,似乎也過時了。

曾經有人拍過,說不定還會有人動心。

無論羅賓漢還是摩西分海,全都不存在版權問題,誰願意拍改編就是了,根本沒有版權方面的限制。

喬治-克林特離開羅南的辦公室,回到沙海娛樂,立即著手安排人悄悄去散播消息。

與此同時,好萊塢的頒獎季也正式拉開大幕。

從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於11月底頒的哥譚獨立電影獎,就成為了頒獎季拉開序幕的標志。

雖然是僅次於聖丹尼斯的全美第二大獨立電影獎項,但哥譚獨立電影獎的影響力不算特別大,頒獎季獎項的份量,往往越重要越有影響力的獎項,公布結果的時間越晚。

奧斯卡頒獎典禮之類的就不用說了,像演員工會和導演工會獎,經常在金球獎後面。

嚴格說起來,投資不菲的《當幸福來敲門》也是獨立電影,畢竟投資方只有沙海娛樂一家。

不過,《當幸福來敲門》也只是在戛納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等電影節上露過面,既沒有在北美公映,也沒有小范圍點映,並不具備參加哥譚獨立電影獎評選的資格。

不止是《當幸福來敲門》,很多羅南認為的種子選手,目前都沒有參加哥譚獨立電影獎。

比如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飛行家》,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百萬美元寶貝》,使館影業已經買斷版權的《撞車》。

這些影片全都要到十二月份才會6續公映或者點映。

已經上映的《靈魂歌王》在頒獎季搶的開門紅,拿到了哥譚獨立電影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突破導演,黑人演員傑米-福克斯則拿到了最佳突破演員。

使館影業也有所收獲,已經上映的《帝企鵝日記》拿到了最佳紀錄片獎。

經過數周的電影,《帝企鵝日記》在前一個周末擴大到了21o2家影院放映,拿到了989萬美元票房。

這部紀錄片,北美票房累計1633萬美元。

《帝企鵝日記》不是使館影業重點投入資源的影片,哥譚獨立電影獎的最佳紀錄片獎到手,也有利於沖擊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

比起熱門獎項,最佳紀錄長片的競爭激烈程度要差多了,今年上映的紀錄片中,熱度最高的紀錄片非《華氏911》莫屬。

這部紀錄片創造了太多紀錄,比如紀錄片北美最高票房紀錄,全球最高票房紀錄等等。

但《華氏911》在頒獎季和奧斯卡上毫無競爭力可言,別說沖擊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了,以業內的普遍觀點,連拿到奧斯卡提名的可能都沒有。

當然,也有獎項鍾情於《華氏911》。

據說金酸莓獎非常中意這部影片,打算將最爛男主角頒給白屋子里面的那位。

今年,好萊塢出現了不少爛片,比如《貓女》、《亞瑟王》、《亞歷山大大帝》等等,但無論是科林-法瑞爾,還是本-阿弗萊克,在小不是面前,都沒有任何競爭力。

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最爛男主角非小不是莫屬。

好萊塢頒獎季,最具份量的四大獎項得主,如果仔細分析一下,爆冷的情況雖然不少,比如格溫妮絲-帕特洛和《莎翁情史》那一屆,但更多的情況,是獲獎者在頒獎季一路橫推,能拿到六成乃至七成以上的頒獎季相關獎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風向標也算比較靠譜,因為拿到的風向標獎項越多,意味著曝光度越高。

奧斯卡有太多的評委根本不看影片,除了公關之外,會根據熟悉程度投票。

提高曝光度的另一種有效方式,當然就是砸錢。

在好萊塢受眾范圍較廣的《名利場》、《綜藝》、《娛樂周刊》、《帝國》和《好萊塢報道者》等報刊雜志上買廣告買軟文,硬生生砸出熱度。

頒獎季,這些雜志會成版的往外賣廣告,每個頁面的成交價格能達到六位數。

這也是一個充滿商機的季節。</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