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破壞式創新(2 / 2)

兩部作品一經上線,立即引了蜂擁觀看的浪潮。

這種一次性可以看完n多集的模式,比起一點一點擠牙膏式的電視台播放,簡直不要太爽。

「爆看模式」正在互聯網上深入人心。

《緋聞女孩》和《切爾貝利諾》從上線開始,就備受好評。

前者主要集中在年輕女性這一群體當中。

這部電視劇是第一部以將現在時髦而流行的社交分享、「手機短信「和網絡視頻這些元素當作核心主題,但是又不讓人感到做作、生硬、虛假和故弄玄虛。

而且以「s女王」作為核心的主角群,所展現的所謂上流社會的生活,也是眾多年輕女性夢寐以求的。

宣傳時,莉迪亞-赫斯特這一豪門名媛,也是琳賽-比爾的閨蜜,數次親臨通告現場,為《緋聞女孩》的創作背景背書。

這也是讓《緋聞女孩》所展現的上流社會背景和豪門名媛的主角更加具有說服力。

另外,這部電視劇卻確實反映了美國中學中的很多現實。

高中學生們喝酒、濫交、相互勾心斗角甚至海草已經成了喝白開水、吃飯一樣稀松平常的事情。

同樣的,為了宣傳需要,像奈飛分享和視頻互動也成為了劇中女孩們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s女王」現身說法,告訴所有女孩,如果連這些都不用,真的就out了!

在好萊塢以及各大電視台,青春主題的電視劇從來都不曾少過。

《緋聞女孩》做的最出色的地方,就是以時尚和流行元素,對這一題材進行了重新包裝。

劇中有些東西觀眾已經看過千百次了--不起眼的男生愛上了受人歡迎的問題女生,並且他看待這個女生的視點與其他人都不一樣,結果打動了女生的芳心。

再有就是表面上風光無限的帥氣男生內心卻十分苦悶,對生活也充滿了厭惡,全都是因為父母的壓力所致等等。

但是《緋聞女孩》讓觀眾看過之後覺得新鮮而有趣。

用《好萊塢報道者》的評論來說:《緋聞女孩》不但是一部消耗時間的劇集,更成為了美國青少年時尚生活所膜拜的對象。

連時尚圈著名的級模特泰拉-班克斯都在看過劇集之後,主動通過奈飛分享文,聲稱自己已經成為了《緋聞女孩》的粉絲。

著名的時尚女魔頭安娜-溫圖爾也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了這部劇,認為可以為「s女王」的時尚品味打八十分!

《名利場》一針見血,稱這部劇是青少年版的《欲望都市》。

網絡上也有評論,認為這部劇的主題相當有意思——論外貌在男女交往中的作用!

有句話說的好,感情深厚,不敵胸脯二兩……

這部劇的受眾,主要就是青少年,尤其是年輕女性。

從市場反饋和奈飛的大數據統計來看,《緋聞女孩》完全達到了目的。

相比之下,《切爾諾貝利》的口碑更好,甚至被認為是公認的神劇。

《切爾諾貝利》的口碑從上線那一刻起,就徹底炸了。

從媒體到觀眾再到劇評人,全是一片叫好的聲音。

《娛樂周刊》上面,直接文稱:《切爾諾貝利》,秒殺所有災難劇!

從上線拿到第一個點擊,到觀看人次過2oo萬,《切爾諾貝利》不但口碑爆裂,而且異常穩定。

爛番茄的新鮮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八,影評人和劇評人平均打分9.7分。

imdb上面,觀眾平均打分9.6分,

這部劇的熱播,再次將幾十年前的那場災難拉了出來,引起從北美到歐洲再到俄羅斯的廣泛討論。

克里姆林宮的例行新聞布會上和俄羅斯鐵腕巨頭的的公開談話中,也先後提到了這部劇。

雖然這部劇看上去立場公平公正,但終歸是西方人以自身的角度出拍攝制作,仍然有很多抹黑的地方。

不過,俄羅斯人出奇的沒有反駁,也沒有掩飾。

俄羅斯媒體評價這部劇表示:不管是哪國拍的,它做到了讓全世界去真實的了解一段歷史,去警醒,去思考,去關注。

而在所有俄羅斯普通觀眾的評論中,有兩句話出現得最多:一句是「細節拍得太好了」,還有一句是「好遺憾,這不是我們自己拍的」。

單論觀看次數,《切爾諾貝利》並不比《緋聞女孩》高多少,畢竟後者更有娛樂性。

但其社會影響力,遠遠過了《緋聞女孩》。

奈飛在優質原創內容方面的努力,不僅帶來了用戶規模的飛增長和網絡流量的增加,也讓其股價呈現出令投資者喜悅的走勢。

與此同時,湯姆-克魯斯也在行動。</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