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達芬奇密碼(2 / 2)

票房利潤貢獻最大的影片為《加勒比海盜2》、《諜影重重3》和《卑鄙的我》。

《加勒比海盜2》的全球票房高達12億美元,後兩者的票房也全都過了6億美元,三部影片貢獻了票房總利潤的近一半。

大投資大制作的影片一旦成功,其創造的利潤更多。

除去迪士尼股權上的盈利之外,其余利潤主要來自於電視劇和各個周邊渠道。

單項盈利最高的項目則來自於《小豬佩奇》,去年的年度營收高達6億多美元,但其制作成本和宣傳行費用相當低。

隨著更多大制作電影項目上線,多部熱門電視劇制作出爐,相對論娛樂的利潤只會越來越高。

相比於利潤,相對論娛樂的債務始終都在控制范圍之內,即便收購皮克斯工作室動員大筆現金,集團公司的資金鏈仍舊運轉自如,保持著相當充沛的現金儲備。

2oo6年,相對論娛樂不算外購的電影,依然會保持十五部以上的影片行,其中不乏多部重量級作品。

級碗之後的周末,使館影業行了相對論娛樂2oo6年的第一部電影。

由海娛樂和湯姆-漢克斯的普雷通影業聯合投資拍攝,由熱門宗教題材改編的同名電影《達芬奇密碼》。

比起相對論娛樂相對較快的拍攝制作度,湯姆-漢克斯擔任制片人,朗-霍華德執導的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典型的好萊塢中大型制作的運作模式。

一年籌備,一年拍攝制作,然後再一年宣傳行。

根據當初沙海娛樂與普雷通影業在《媽媽咪呀》和《達芬奇密碼》上面交叉投資達成的協議,羅南基本沒有參與《達芬奇密碼》的拍攝制作,整部影片基本都是在湯姆-漢克斯和朗-霍華德的掌控下完成。

特殊的宗教題材,加上原著內容中對宗教人士來說近乎褻瀆般的內容,這部影片從籌備時起,就引起了無數爭論。

《達芬奇密碼》自開拍伊始便風波不斷,天主教聯盟和事工會團體的紛至沓來的抗議和反對信件,使影片成為2oo5年到2oo6年度最具爭議的影片。

天主事工會曾希望影片改編拍攝時能夠隱去組織名稱,在這一要求遭到拒絕後,事工會起了一項為自己正名的運動,通過各種媒體大作宣傳,用各種方式說明用錯誤的方式描寫其組織。

甚至,還有主教推出了自己的博客,反駁《達芬奇密碼》的「不實之詞」。

抗議的程度也隨著電影上映的逼近而加劇。

但電影始終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商品,放在別的商品身上可能致命的爭議,對電影來說往往是助推劑一般的存在。

就像《耶穌受難記》一樣,爭議為《達芬奇密碼》帶來的是廣泛關注。

一部影片能引起廣泛爭議,往往意味著影片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

相對論娛樂和使館影業在這方面也堪稱經驗豐富。

比如在《達芬奇密碼》上映前夕,就有諸多宗教方面的專家號召所有的天主教徒都應去看這部謬誤百出的電影,只有這樣才能現其中的錯誤。

這樣的號召也得到了部分教眾群體的響應。

不可否認,大多數專家都是高端精英這樣的存在。

但也有部分專家,是名副其實的「磚家」!

不過,影片爭論再多,劇組都不會直接參與其中,湯姆-漢克斯和朗-霍華德也是聰明人。

映式上,面對眾多媒體記者的采訪,朗-霍華德明智的高舉「虛構」大旗:「影片不會在宗教問題上過度糾纏。丹-布朗是一個成功的作家而非宗教和歷史學家,我們之所以拍這部電影是因為我喜歡這個故事。」

湯姆-漢克斯也明言:「影片的重點是驚悚懸疑的情節,我們想做的只是拍一部宗教色彩不會過於明顯的好片子。」

羅南沒有去媒體面前湊這種熱鬧,宗教實在是太敏感了,相對論娛樂安穩的待在湯姆-漢克斯的普雷通影業後面,盡可能多的賺錢就好了。

就像使館影業行梅爾-吉布森的《耶穌受難記》時所做的那樣。

羅南只是跟貴賓室里的諸位來賓打過招呼,就直接進了影院,等待電影放映。

坦白地講,作為非教徒,也沒有研究過聖經之類的人,想要看懂《達芬奇密碼》,多少還是有點難得的。

其中出現的一些組織和典故,東方的觀眾也不會很了解。

這就會造成部分觀眾看上去一頭霧水。</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