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閃電麥昆(2 / 2)

沒有缺點的人是不存在的,有缺點的人未必不可愛。

自傲、迷茫、互助、人性、感動、回歸、愛情,以及帶缺陷的圓滿結局,可謂是典型的皮克斯式的角色和情節。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汽車總動員》是一部混合公路片又帶著絲懷舊類型的勵志片,主角閃電麥昆在橫跨66號公路的過程中,收獲了一群汽車朋友的關愛並實現了自我價值。

這部影片在勵志的同時不忘宣揚美國公路電影的精神特質,即自由的選擇和內心疆域的無限,66號高公路是1926年修建的,從芝加哥到南加利福尼亞,橫穿美國的中西部腹地,可謂是美國開拓精神的物質象征。

擬人化的賦予小汽車肢體語言和思想性格,最經典的設定莫過「爆牙」拖車、「甲殼蟲版」小飛蟲,以及客串登場的「呆瓜」拖拉機、「怪獸」康拜因,很多觀眾久違的純真或許會被悄然喚醒,伴隨劇情沉浸在喜怒哀樂之中。

特別是被監禁在與外界隔絕的小鎮的閃電麥昆,接受著原本無暇體驗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洗禮,友誼能為自私自利塗上顏色;平等讓歧視老弱病殘的傲慢相形見絀;愛情則令功利主義占據的腦袋現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

當他再次被拖回現實世界時,或許才真正理解了放下的幸福。

雖然皮克斯工作室這部影片中運用了光線追蹤等數項新技術,講出的故事也算出色,但平心而論,《汽車總動員》在皮克斯已經推出的動畫長片中,品質只能算較為普通。

影片上映後,在觀眾中的口碑也算不上多好,ema score的影院現場觀眾打分只有「a-」,相比於皮克斯工作室過往的動畫長片來說,簡直可以用口碑撲街形容。

以前,皮克斯工作室哪部動畫長片上映,不是從媒體到影評人帶到普通觀眾,全都一片叫好的聲音。

《汽車總動員》口碑不佳,漸漸出現了一種聲音。

不少影評人開始在專欄里面宣傳這種一種觀點:在相對論娛樂收購之後,原本堅持藝術創作的皮克斯工作室,已經被相對論娛樂的商業和金錢所浸染,再也不是以前那個皮克斯工作室了。

這話說得,好像以前的皮克斯工作室就不商業一樣。

在這些人眼里,全都選擇性無視,以前皮克斯工作室的老板和獨裁者般的老板,是一個叫做史蒂夫-喬布斯的商人。

話說回來,《汽車總動員》確實略顯粗糙一些,比如制作過程中的環境渲染繪制這項工作,時間要比渲染《人總動員》時快上四倍還多。

即便是這樣,這部影片平均下來,每一幀的「渲染工作」也在17個小時以上!

用如此繁雜的工序完成一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動畫長片?想想都覺得可怕。

雖然上映之後口碑滑坡,但在相對論娛樂和使館影業的運營下,《汽車總動員》的票房收入依然傲視群雄。

北美開畫周末三天,《汽車總動員》在4285家影院里面,拿下了6887萬美元票房,壓下同在北美影院上映的所有影片,空降北美票房榜冠軍!

動畫電影在影院的生命周期更長,往往遠真人電影,使館影業和ema score均對《汽車總動員》進行了票房預測,結果相差不大。

預計這部動畫長片北美票房的最終落點將在2億6ooo萬美元左右。

當然,對比影片1億2ooo萬美元的制作成本和1億3ooo萬美元的全球宣費用,北美票房收入根本不可能收回成本。

哪怕是預測全球可能達到5億5ooo萬美元的總票房收入,也無法收回《汽車總動員》的投資。

不過,無論是相對論娛樂,還是使館影業,基本上都不怎么擔憂這部動畫長片的回本和盈利。

因為比起影片的票房,周邊產品的銷售只能用異常火爆來形容。

早在影片上映之前,在相對論娛樂的強力推動下,《汽車總動員》的各種衍生品,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鋪貨,與影片票房成績出色相應的是,衍生品受到了青少年特別是那些男孩的歡迎,只用了三天時間,僅僅是閃電麥昆等角色的車模和玩具,就在北美范圍內賣出了高達近4ooo萬美元的銷量。

所有與之相關的周邊產品,在全球市場上面的銷售額相加已經過7ooo萬美元。

以往,即便是衍生品銷售遠遠過票房的動畫電影,其衍生價值也與影片的票房息息相關,《汽車總動員》所展現出的衍生價值,簡直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曾經的《汽車總動員》就是羅南印象最深刻的動畫電影之一,這倒不是影片有多么精彩好看,而是在一次培訓中聽來自電影圈的專業人士講過,截止到2o11年,即使不計算全球票房,《汽車總動員》系列也為迪士尼和皮克斯帶來過6o億美元的收入。

這部口碑平平的影片,卻是皮克斯工作室所有作品中,創造價值最高的一部。</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