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唐朝學生學霸學神怎么區分江南v神話盟主打賞加更二(1 / 2)

環顧了一周的老吏員,將諸位學子的表情都銘記於心,朝著身後五位同是監考官的吏員們一點頭。

就捧著試卷,從大殿院落中的最後側,一人一排,依次的派發起試卷來。

而居於人群之中的顧崢,並沒有焦急。

他一邊細細的將手上的墨錠在硯台上磨開,一邊在黃紙上,嘗試著寫下他最拿手的小楷小字。

統一配發的筆墨,很容易在書寫上出現瑕疵。

一個才子,怎么才能在諸多的試卷中,得到考官的青睞

第一印象就是小字。

干凈整潔,下筆有無,一筆利落的書法,能為自己的卷面增色不少的。

讓自己安靜下來的顧崢,一直到,將墨錠磨均勻了之後,才將早已發到了他手中的試卷,在面前的矮案上鋪開,仔仔細細的看著此次春闈的第一部分的考題來。

明經科的試卷,分成了兩大類的內容。

一類為帖經,一類為墨義。

帖經者,以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間開唯一行,裁紙為帖。

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為通。

不但明經科的要考,就算是進士科的試題中,也是不可避免的出現其中的小部分試題的。

因為所有唐周的學員當中,學子們所學習的知識,全部都是與政治有關的。

其中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詩、周禮、儀禮為中經,易、尚書、春秋公羊傳、谷梁傳為小經。

這些都是學子們,所必須學習的科目。

而判斷學子們的學識是否淵博,是不是具有了一定的水准

也是依照是否通讀,並且融會貫通了這九經作為最基本的標准。

想要從一個最基本的學院中畢業,最基本的考試,就是要通兩經。

而這兩經的選擇,可就是靈活多變的。

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選擇你想要學習的經書。

就如同現在的大學,選科與選課一般的靈活。

比如說這通兩經的標准,可以是大經中的任意一部,搭配上小徑中的一部,就算是兩經了。

但是只學習兩個小徑的,就不能算是通兩經。

若是通兩經,怎么也要將中經中的兩部精通了,才算是最低的標准。

總之,不可以有偷懶的想法。

若是在畢業之前,大中小當中各通上一種,那么就能達到通三經的水准。

這個時候的學員,身上就自帶了一層:名為可以教書育人的光環了。

到了一地的鄉村城鎮,可以辦個書齋或是啟蒙的課堂,而到了更偏遠山區之中,就算是教出幾個秀才,也是可得的。

這種人,就是我們現在單純意義上的普通班的第一名,年級的前十,一二本的好學生了。

當然,這樣的學生,是稱不上學霸的,因為,在大唐大周,學霸們的標准,最低也是要通五經。

通五經者,大經皆通,余經各一,孝經、論語皆兼通之。

這就等同於是不偏科,不缺腿的學霸了。

他們不會為政史地撓頭,更不會為數理化嘆氣。

抓出一門來,是侃侃而談,翻著白眼的鄙視那些普通學生們。

到了這個時候,那就是妥妥的鄉貢舉人的本領了。

運氣好的一試就過,運氣不好的,三五年的也就上了。

能來尚書省春闈的,全是這種牲口。

只不過,在這種全國頂級的考試當中,朝內的大佬們才不會管你的小經,中經,學習的是哪一個經目呢。

咱們九經皆上吧,省事。

至於今年的考題,正好考到了你未曾學習過的經義

哈哈,活該你倒霉

正是因為這種坑爹的屬性,真正敢來參加春闈的才學習了區區五經

你逗我玩呢。

在場的有一個算一個,不算是走門路的那種啊,皆是九經通暢啊。

武俠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脈算個啥

這群一手拿劍,一手執筆的書生們,就是真正的神,學神。

所以,也被歸納在這一類人當中的顧崢,就十分有底氣的打開了經帖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