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閱卷(2 / 2)

首當其沖,作為朝堂力量的代言人,一位侍郎官就率先將自己所負責的那一摞的試卷當中,屬於顧崢的卷面給抽了出來。

待這位侍郎大人,定睛一看的時候,才明白了從張柬之之後,已經許久沒有再推薦人的狄仁傑大人,為什么會在此次的春闈過程中,強力的推薦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學子的原因了。

蓋就從此學子的這一筆清雋的小楷當中,著實可以看出其中的風采。

看年紀,二十不滿的這名為顧崢的小子,竟是難得的少年俊才。

筆法老道不說,還極其的不失風骨。

這就替他自己贏取了十分的印象分了。

看到這里的侍郎官,臉上早已經浮現出了贊嘆的表情。

在接下來的細看的環節中,此官員都想著若是有些許的錯漏的話,光憑借著這一筆字,也足矣抵足其中的過失了。

但是沒想到,一份標准的試題答案,一份顧崢的答卷,兩者擺放在了一起的時候,這顧錚所書的明經科的經帖類的答卷,竟是分毫不差,沒有一處的錯漏。

這只能說明一種情況。

這個年輕的學子,是一個九經皆通的真正的俊才。

也難怪狄公對此人如此的推崇了。

想當年狄仁傑在唐朝的出身,也是同出自於明經科的進士取材。

在當時明經科的分量可是與現如今的進士科是一般的程度的。

現如今的狄公提攜同為明經科出身的顧崢,自然也是說的過去的了。

批改完了經帖的答卷,這案前的侍郎,則是用手中的毛筆,飽滿的沾著一旁瓷盤當中的紅顏朱砂,在顧崢的名字一旁,圓潤的畫了一個圈。

乃是優等取中的意味後就被他單獨的給放到了案頭的光禿禿的最左邊,那里將是他推薦的十份學子卷的安置地方。

看完了第一部分,他的左手邊已經出來了十五份左右的全部答對的明經科的學子的試卷了。

待到這些人被挑選出來之後,侍郎官,再開始揭開來他們後邊附著的墨義貼的試卷。

拿眼一掃,全部答完的有八份。

這其中就有顧崢。

待到朝廷給出的標准答案一出,這郎官就知道,此次他負責的試卷當中,頭名應就是這個名為顧崢的小子了。

說實在話的,就是這般的水准,哪怕他沒有狄公的舉薦,此次的榜單上,自然也會有他的一席之地的。

大周朝的舉薦制度,雖然擋住了大部分的學子的上進之路。

那也是分誰來說的。

他們擋住了資質平庸的人的前進的道路,但是對於真正的天才來說,只可能是一路暢通的。

這不,顧崢的試卷,沒有一個為官人,能夠昧著良心的壓下。

實在是用精彩絕倫,拍案叫絕這等的詞語,都不足以到了。

到了這里,這侍郎官對於狄公的仰慕之情都如同滔滔江水一般的連綿不絕了。

待到他顫抖著將顧崢的試卷放在了所有選送的試卷的最上方,雙手捧住了往狄公的面前遞過去的時候。

在場內的大部分的官員,面前的試卷已經全部的過了一遍了。

好賴高下,明眼人都瞧得過去。

卻是只有一個站在最後面的人,腦仁上全是汗水。

他手中的十分試卷中,有兩份是極其特殊的存在。

都是那武皇陛下的新寵,張昌宗的哥哥們的試卷。

二哥張一冷,愚鈍不堪,整張試卷中,只答出來了三分之一。

而那張易之,比之更加的不如。

在墨義的部分中,只不過是草草的應付了事的寫了兩筆,就等同於交上了白卷了。

但是在這一組中的郎官,卻是不敢不將這兩個人的試卷給放置在其中,因為他們兩者的名號,可是武皇陛下親點的小宦官出來傳的話的。

作為一個不能得罪了這個朝廷的最高統治者的覺悟,這位倒霉的郎官,只得戰戰兢兢的,將自己的這一份,給壓在了遞給狄公的試卷中的最下方。

至於剛才勛貴們的吵嚷著的狀元之才,傻子才會過去提上去一句呢。

於是乎,八十份推薦的試卷,二十分的查缺補漏,就出現在了眾位官員的面前。

對於其中的大部分的試卷,大家都是認可的。

而這個時候的兩撥人馬中,那不對付的,可是就開始繼續的諷刺挖苦了起來。

「話說,咱們先來看看顧崢的試卷,滿分錄取,沒有一處的錯漏,簡直可以算得上的明經帖中的佼佼者了。」

「所以,諸位,你們推薦的張家的二位兄弟,尤其是有著狀元之才的張易之呢」

聽到了這位官員的如此問話,並沒有經歷過批閱試卷的幾位勛貴,則是指著堂下的幾個吏員問道:「行,你問張易之是吧」

「去查查,此科錄取的明經科中的試卷中,是否有張家兄弟的名字」

得到了命令,須臾的功夫,專門分管統計錄入的吏員就開口回稟了。

「大人,有的,張家兩位的試卷全都被錄中了。」

「哦是嗎快將試卷拿給我們諸位大人都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