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臨高角(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684 字 2020-11-28

北煒不悅的瞥了一下說話的人――退伍當群眾久了連基本的軍人紀律都忘記得差不多了。

博鋪這個地方雖然號稱進出海南的要津,但是長久以來海盜每次寇略瓊北往往視此為捷徑。久而久之,除了少量捕魚的疍民為了捕魚而散居此地外,一直到康熙年間還是荒涼不堪。當時的臨高縣令樊庶到此地視察,感嘆之余還賦詩一首來描寫此地的環境:

匹馬頻行歷海濱,

荒煙深處舊關津;

白波滿目儋澄界,

黃笠遮頭疍灶人;

三尺矮檐防颶母,

一拳小石祀龍神

……

「關舵機!測量水深。」

他們手里有完備的博鋪港灣水文資料,根據水文資料,河口港灣的水深從2米到10米不等,不過現在是17世紀。400年的泥沙淤積河道變化會有很大的誤差。

汽艇開始緩慢的劃行,李軍豎起了一面武警鋼制防暴盾牌,掩護著水文工作人員放鉛繩。

北煒清楚,此時的汽艇變成了一個很好的靶子,在開闊的水面上一無遮攔。他倒不怕誰來射一箭,反正那種粗糙的鐵箭頭是射不穿防刺服和頭盔的,但是要是對方有一門小炮藏在岸邊的草叢里,50米外打來一頓鐵砂鉛子是肯定會出現傷亡。

軍事組的人都持槍在手,子彈上膛,監視著周邊的每個角落。

正在此時,烽火台上,一個身影也在那里觀察著海灣里的小艇。

此人頭戴一頂生了一層厚厚黃銹的碗口鐵盔,身穿霉爛不堪的皮甲――還是嘉靖十年朝廷增加海南各衛兵器時添置的。手里提著一柄同樣年齡的腰刀,木鞘都爛得散了架,用藤條勉強纏著。

他身後是一個兵,腦袋上同樣有銹跡斑斑的鐵盔一頂,無甲,穿著一件破破爛爛里外不辨的鴛鴦戰襖。背著一副弓箭,腰里也有一柄年高德勛的腰刀。

符柏文是瓊山縣人,少時習武,得過一個武秀才的科名,一直沒再能登科。年近四十混了一個從九品的巡檢之職,帶著十二名弓兵看守這個「瓊海要津」。此地雖然號稱關津,實則旅客來往不多,平日能盤查的也就是些疍家漁民和從雷州那邊過來販海的小商人而已。即無油水,又荒涼寂寞。見得最多的,還是海盜。

海南因為地處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一直是海盜極度猖獗的地方,歷史上海盜曾經多次寇掠臨高,甚至圍攻縣城,順治十一年居然把臨高知縣都給俘虜了。明清兩代政府對此也沒什么對策,無非就是廣築烽火台,一見海上異動就舉火報警。

海盜在這里泊船取水的,大家相安無事。一但深入港灣放艇登陸。符巡檢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馬上跑到烽火台上去點那堆馬糞火,然後帶著人找個地躲起來。一點烽火,沿文瀾江兩岸直臨高縣城方圓幾十里都能看到煙火,百姓躲避,城門也隨即關閉。

每年到了農歷八月十五過後,台風漸熄,海盜的沿岸抄掠也就頻繁起來。平時在此地避風休憩的漁船,最近也都不來了,他們這些巡檢的弓兵,自然也不能怠慢――糧餉雖少,好歹也是一份錢糧。

偵察隊的汽艇一進到昌拱灣,烽火台上瞭望的弓兵就看到了。一般這樣的小船他是不會去驚動巡檢老爺的,但是這小船行駛的如此之快,讓他很吃驚,等船進到河口,來人個個身材魁梧,頭戴鐵盔身穿黑甲,手里還拿著黑乎乎的鐵火銃,這狀況可不得了,趕緊把符巡檢給請上了烽火台。

「符巡檢,這些是什么人,」弓兵在後面輕聲問,「要上去盤查么?」

「沒見過。」海南雖然是南陲州縣,但是老百姓的見識卻不少。符柏文見識過倭人、佛郎機人,也見過紅毛夷人,眼下這船這人都不在他的常識范圍之內。唯一能看出來的就是這伙人顯然不好惹。

「好像在測水深啊?」

符柏文點點頭:隨著小艇的劃動,那個黑乎乎的盾牌後面,有人在不斷的收放繩子。測水深意味著有大船要進來。

「點火么?」

他遲疑了一下馬上下了決心:來者人少,但是全身甲胄,已經是犯禁之人,絕非良民,又在這里私測水深,顯見還有大股人馬要來。現在天光即將大亮,百姓們都要出門營生,若是匪人擄掠,就要大受荼毒了!

「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