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節 議和(一)(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09 字 2020-11-28

張有福見他手下禮物,便乘機提起士紳們的幾個要求:一是秋收在即,希望他們不劫掠干活的農戶百姓;二是贖取那些被俘的人;三是把上次打仗時候陣亡的人的屍體都交還給各家,以便入殮安葬。

接著他許諾,若能答應,縣里的士紳們願意「襄助糧餉」,總之不會讓他們吃虧。至於具體是多少數字,大家可以再談。

席亞洲只是很客氣的點頭並不答話,事關重大,他探詢的看了一下後面的文德嗣他們,幾個人使了個眼色,便一起先起身到塔樓下的值班室里商量了一下。大家都認為此事涉及到未來的政策走向,幾個人決定不太妥當。不過對方既然有緩和的意圖,也得給予積極的回應。

因此席亞洲回來的時候,直接同意各村寨可出人、車來挖取屍體。他們會派人直接指點埋屍的地點。為了表示誠意,他們還會釋放幾個傷殘的俘虜,至於另外二點,他說還得再議,要張有福隔天再來。

張有福本也沒打算一次就能把事情談妥。眼見對方很爽氣的就答應可以挖取屍體,還釋放了幾個俘虜,眼見是極給他面子,余下的事情,多半也不為難,無非是價碼高低的事情。他對這個倒不傷腦筋,反正都是各家紳士們負擔,這次談成之後他的酬勞卻不會少。而且還能和這股髡賊拉上關系――他已經隱隱約約的感到,這股海賊和他見識過的各路上山下海的好漢都不一樣。

臨走,席亞洲按照文德嗣的指示,又回饋了張有福一條原價二十五元rmb的淡水珍珠項鏈,並給每個腳夫發了五十文賞錢,上上下下都對這群奇怪的人感到滿意。

吳縣令和闔城官紳們都在焦急的等待張有福的回音。午後見他帶著人都回來了,傳話說髡賊們願意交還屍體,還肯放幾個俘虜回來。又聽了張有福說幾個頭目看起來都是些沉穩朴實之人一點沒有匪人的習氣。都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過去匪人們即使綁得票死了,親人要取回屍體安葬,也得付一筆不小的贖金。這次居然這么痛快就答應了,於是各村趕忙去征集民夫,趕制薄皮棺材,准備明日一起去收斂屍體。吳縣令因為累各寨都死了不少人,也叫縣里的善堂一起去收屍,若有無人收斂的,一並收斂回來。

第二天,各村寨的民夫都套了車,載了棺材蘆席並許多石灰包,一起過去。這邊安排了人帶路,將墓地指明了,便趕緊撤了回來。只讓人用高倍望遠鏡遠遠的監視。衛生組測了風向,認為不會把味道吹過來,但是大家還是不約而同的戴上了口罩。

席亞洲帶著幾個人,在哨樓上監視,望遠鏡里可以看到用布纏著臉和手的民夫們在挖掘,不時把一個個土漬斑斑的物件搬到一邊。每搬出一具屍體,就有些婦孺老人撲上去驗看認屍,有人呼天搶地,有人昏倒在地,看了一會,他也覺得實在看不下去了,打仗殺人,他從來都不覺得有什么了不起,但是這戰後的慘象實在讓人滲得慌。

「當初都火化了不就是了,干嘛土埋啊,模樣太慘了。」席亞洲知道那些屍體都埋下去十多天了,挖出來除了看衣著,基本上是腐爛的看不出模樣了。

「把屍體燒了才遭人怨恨呢,」蕭子山一直不肯把眼睛貼到望遠鏡上去看,「這不就成了化骨揚灰了么。現在家屬還能收斂到屍體,來個入土為安多少能覺得好受些。這算是收買人心吧。」

本來就戰後如何收拾屍體,衛生組出於衛生防疫的考慮,建議要么在野外架起火堆火化,要么全部運到博鋪丟到大海里去。多數人贊同這樣的意見,於鄂水則反對,他提出:古人對死者的屍體是很看重的。「收斂屍骨」在歷史上一直就是仁義的表現。如果就這么把屍體毀損掉,會讓穿越者的形象大為受損――畢竟這里以後將是他們的根據地。

因此最後還是收殮了土葬在遠離營地的地方,原本以為也就這么一說,沒想到縣里來談判的人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三個就是收殮屍體,原先有許多置疑於鄂水這個誇誇其談,好做驚人語的人憑什么占據執委會的一個席位的言論,自此之後就全部消失了。

折騰了一天,各村才將屍體都收殮運走,有些死者因為是村里的「廢物」,被打發來送死的,死了自然也無人收殮,最後都是由縣里的善堂裝殮了運走,埋在義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