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節 制葯廠(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36 字 2020-11-28

劉三見他們都談的差不多了,才開了口:「還有中葯中醫的開發利用,」他歇了口氣,「我知道很多人對中醫有看法。不過中醫還是有許多驗方是有效的。中葯的配制也比較方便,衛生部門應該留意。」

「這個我很贊同。」時裊仁說,「我早就想和你談談制葯廠的問題,中成葯也是制葯方面的重點。」

「是,一些好用的成葯,盡量復制出來。比如諸葛行軍散之類的東西,可惜雲南白葯這么好的東西配方是保密的。」劉三不勝惋惜。

「明代有雲南白葯了嗎?」

「沒有,1902年才有的。」劉三搖搖頭,「大部分我們知道的特效中成葯都是在清代才完成最終的配伍和炮制過程的。大概福建能買到片仔癀吧。」

「這個不錯。」河馬說,「是中葯里的消炎抗菌的聖葯。」

「效果的確不錯,搞中葯的人說這是明代的宮廷秘方後來流傳到福建的。應該現在已經有了。派人到福建去采購的時候可以打聽一下。要是知道哪里做的,干脆把人都綁回來。」

「不一定要只盯著我們知道的中成葯。」劉三說,「明代應該也有好用的中成葯,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最好能和外事和情報部門聯系,通過他們的關系去搜集一些中成葯回來。我們拿到臨床上做試驗,就能知道效果好壞了,說不定還能找到改進的方式。」

「嗯,嗯。」時裊仁表示贊同的點頭。

「還有,」劉三見院長對他的話很支持,話也多了起來,「要確保我們的中葯材的供給。自制中成葯少不了原料的供應,臨高這里好像只有縣城里有家葯鋪,我去看過了:品種不太全。我打聽了一下:他們賣得葯材除了少量是本地出的,多數都是從瓊山和雷州進貨來的。這里的葯鋪規模太小,幾個主要的葯市都沒去過。」

艾貝貝問:「你不是在農庄專門開辟了一個葯圃嗎?」

「差得遠了。」劉三說,「光葯市上常見的中葯葯材有二千種。許多葯材還要經過特殊的炮制。另外,象麝香、牛黃、犀角之類的名貴葯物,不到葯市上很難買到合用的。」

「你是想去葯市買葯材?」

「對!」劉三點點頭,「我去也好,派人去也好,有些珍貴的葯材還是盡早買了儲備起來為好,現在是1629年,大概還算是明末比較太平的時候,以後世道越來越亂,葯材貿易恐怕會中斷。」

「好,這事情我來協調。爭取盡快拿個方案出來。」

會上正式宣布成立了葯品葯具廠。這個廠由農委會和衛生部合辦。所以廠長的格子比較高一些,由時裊仁和吳南海兼任正副廠長。常務廠長則由衛生部的趙艷梅擔任,農委會則指派黃大山出任常務副廠長。這兩個人恰好都是搞菌種。

制葯廠設在離農庄不遠的河岸邊。這里荒地多,又能借用農場完善的基礎設施。而且現在穿越眾中的大部分生物學人才也都集中在農場,可以隨時共享。

整個制葯廠被視作穿越集團的要害部門,在基建方面享有最高的優先權。為了保證廠區某些生產試驗室的恆溫,百仞城的第一套空調系統就安裝在制葯廠。

這便是當初李瀟侶提出過的地能空調,先通過鑽孔達到地下十幾米的深處,利用地下的恆溫特性,將水作為熱交換媒介在地下和建築中循環就可以做到冬暖夏涼。冬天從地取熱,夏天向地放熱。

原理很簡單,但是整個系統卻是非常的奢侈。不僅是要挖十幾米的深井,還要制造高效率的熱交換器――是用黃銅做得。光這些銅就讓計委心疼了好半天。

但是制葯廠是「一五」期間的十項重點工程之一,馬千矚所謂「當了褲子」也要上馬的項目。好在這點銅還不至於要馬千矚當褲子,只是引起了被擠占了資源的電力和通迅部門的抗議而已。

這個工程就在緊鑼密鼓中上馬了,機械廠開始按照圖紙制造相關的管路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