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節 海關(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38 字 2020-11-28

「莫笑安等人最近在執委會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新提案,估計很快就會通過。」時裊仁說。

所謂的提案,就是在百仞城外的輕工工業區內,單獨劃出「民營企業園」,專門吸引民間資本和技術的投入,采用穿越集團提供土地、做好三通兩平的模式。必要的話還提供部分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生產和經營則由民間資本來進行。

這樣的模式下,可以吸引一部分臨高、瓊州、乃至廣東的商人來投資實業,這些實業一半是輕工業,不存在關鍵技術,穿越集團將提供技術設備和合格的產業工人。

「臨高有這么多的民間資本嗎?」會上有人提出異議。

「臨高沒有,不等於大陸沒有。」支持這個提案的文徳嗣說,「我們要作為一個穩定、繁榮的樣本,到時候自然就會有大陸上的民間資本,為了安全來這里投資了。」他想了下,「不恰當的說,我們要當大明民間資本的避風港。」

大明的亂世即將拉開序幕,很多地方的有錢人會跑路――不僅是有錢人,也包括那些靠著自己的手藝或者學識混個衣食不愁的小康之家的人士。穿越集團打得就是這些人的主意。引進流民是為了提供勞動力和士兵,吸引他們則能帶來財富、技術和知識。

「這個方法不錯吧?」時裊仁說,「最近還在熱烈討論,等通過之後,你的規模也上去了,就在這民營企業園里投資蓋廠房,干脆單獨開辦家中葯成葯廠好了。」

於是葯材就全部運到了臨高縣城里,楊世祥召集劉本善和伙計們,宣布自今日起,劉三就是字號的店東了。大伙自然沒什么異議。

當晚,劉三就留宿在潤世堂里,這鋪子是宅、店、工場、倉庫四合一的建築。楊世祥請了一頓家宴,由老婆親自下廚。飯桌上把老婆孩子都叫了出來拜見了這位「叔叔」,自此之後就算是一家人了。這一家人的態度很是嚴肅,把個只是把結拜看作手段的劉三搞得很不自在。

劉三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他指出:現在縣城內的人流量日漸減少,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應該在東門市建立分號,便利去東門市的人買葯。

「賢弟說得是。」楊世祥點點頭,「這我也想過,只是這開設分號並非叱詫可辦的事情,買地皮,蓋房子都要花錢。這葯鋪的房子還不比尋常,講究的就是屋架高大,為得是能通風去濕,用料也必須是上好的。以大哥的實力,一時半會置辦不起來啊。」

劉三原想說:「這筆費用我來。」轉念一想,如今成了合股關系,自己再投進錢去,這股權的事情怎么說?便暫時不提起。他想了下:

「照我看,倒有個辦法,可以少花錢把事情辦了。」

「哦?兄弟有什么法子?」楊世祥現在對這個結義兄弟是言聽計從了。

「大哥大約知道:兄弟是在澳洲人的醫局工作的。」

「略有所知。」楊世祥說,「不瞞兄弟說,你們來了之後,大哥只去過一次東門市而已。」

「醫局正預備著在全縣施診看病――」劉三把衛生部的計劃大體說了下,「第一個診療所就打算開在東門市,如今屋子已經有了。我們的分號,可以設這在個診療所里。」

派二三個伙計帶些常規的葯,招牌掛出去就能做生意了。一面治病一面賣葯。

「屋子怕不合適吧?」楊世祥知道澳洲人造房子的風格,都是地皮用得小,但是樓層多。而且最近這個趨勢是愈演愈烈了,聽人說四層的房子都蓋了出來。

「樓上行醫,我們樓下賣葯,有何不可呢。」劉三說。

「可是炮制、煎葯就沒有地方了……」

「這些還在總號里辦就是了。分號不用准備許多葯,只要常備的各置備一些就是了。」楊世祥說,「大不了多回縣城拿幾次,也沒多少路。」

楊世祥同意了,大家議定:診療所門口大家各掛一塊牌子,坐診的醫生由澳洲人派出。潤世堂每個月支付若干房租給衛生部――可以用中成葯折價支付。

「待到幾批貨物交了,自然就有銀子,」劉三說,「到時候再起屋自己修個大鋪子。」

「就承兄弟吉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