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節 低產田(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22 字 2020-11-28

路甲年齡大些,會干的農活多,人又機靈,就被吳南海收為徒弟了。

一行人在荒地上間隔著距離打了幾個探方,對泥土進行取樣觀察。

「老法!這里還是磚紅壤。到處都是嘛。」吳南海說。

「沒錯,這是中國南方最常見的土壤。」法石祿蹲在坑邊,「這種土壤的肥力應該是不錯的。如果說在這樣的土地上種水稻只能收不到一百斤,就奇怪了。」

但是下一步的挖掘很快就揭示了此地的低產之謎。他們開始挖出大量的鐵銹水田土。這種土是因為長期的排灌不佳,土層中有積水造成的,泥土中有大量銹紅色的氫氧化物,土壤酸性大,氮、磷、鉀含量低,土壤肥力很差。

「奇怪,這應該是長期積水造成的。」吳南海說,「可是這里離開文瀾河的雨季最高水位線還很遠啊。」

「這里的地下水位高。」法石祿指了下丘陵地區,「溪流的水,最後都潛入地下的,看起來是個平原,其實下面等於是個吸滿了水的海綿,典型的內澇。」

燕雀志把器材豎起來,觀測了一番:「嗯,這里的地勢看著感覺不出來,實際比周圍地方都要低,加上丘陵地區的泉水不斷補充過來。地下水位很高,所以形成了長期隱性內澇的局面。」

「這就對了,否則沒法說明為什么會有這樣廣泛的鐵銹水田土了。」法石祿說,「美台洋在歷史上不但有人耕作,而且水田耕作還相當的廣泛。最後是因為土壤的問題才會被放棄拋荒的。」

他這么說是因為水田土本質上是一種人工化的土壤,由種植水稻的地區每年灌溉積水發育而成的。在自然界一般不會有這樣的土壤結構。

「師父,這個我們這里叫鐵銹水田。」路甲插嘴說說,「水田面上常常會有一層油一樣的紅色鐵銹的東西。其實這里還有一些是爛濕田,都在小山丘那邊――」

「爛濕田?」吳南海來了興趣,「你們家種過?」

「沒有。」路甲搖搖頭,「到這里種田都要虧本的。除了福佬不明就里貿然來開荒之外,縣里沒人會來這里種地的。」

「走,去看看吧。」法石祿提議。

很快他們就到了一塊山坡地下,乍一看也是塊普通的荒地,但是仔細看這里有開墾過的模樣,打得田埂還依稀能看出來。

「這里過去有福佬來種過,最後絕收。」路甲說,「好端端的田里就冒水,把稻谷都給淹了。」

他們又打了探方。這里的狀況比那邊更差,幾乎一挖就出水,有的地方還會出現涌泉的現象。由於長期積水,土壤水分過分飽和,土體極度分散,質地粘重,呈糊狀,很難耕作,土壤層次不分明。

「這土的肥力不會好。」吳南海撥弄著泥巴,從里面分離出來了許多枯葉敗草,都很完整,幾乎沒怎么腐爛,「有機質基本上不分解。」

「因為太黏了。」法石祿說,「空氣進不去。等於是密閉環境,有機物怎么會腐爛?」他搖頭,「這種田更難搞。」

吳南海抓住這個機會,給路甲講授了五分鍾什么是有機物,有機物為什么會分解。有機質分解之後對種植的好處在哪里。不管他聽得懂聽不懂,先把概念直接灌進去再說。

「關鍵還得排水。」法石祿一錘定音。

要改變這個狀況,僅僅改良土壤是不夠的,得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內澇。

「要解決內澇,」燕雀志指著測量圖說:「就得擴大排水渠的規模。地下水位太高了。至少要下降1米到1.2米才適合種地。有必要的話還得再增加一台專用的抽水機。現在規劃的五條排水支渠也未必夠用,需要增加三條。」

「這樣的話你的河堤工程也不小吧。」

「河堤是文瀾河流域改造計劃里本來就有的。」燕雀志說,「根據馬督公的計劃,未來整個文瀾河的水面會抬高100厘米,以利於航運。眼下所有的沿河設施都是按照這個方案做得規劃,」

根據計劃,要沿著開發區首先修築一道沿河大壩,將河水與整個高產穩產田地區隔離開來,防御雨季可能的洪水滿溢。河堤上設置水渠的閘門。另外再安裝蒸汽抽水站,用蒸汽機作為動力灌溉和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