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節 南寶公路(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25 字 2020-11-28

「每晝夜大概有多少車流量通過?」

「不清楚。」馬千矚說,南寶的礦產資源能的開發潛力很大,但是現在還不好說能達到多少開采能力。

「大宗散貨運輸,按我們的現有條件最可靠的運輸工具只有牛車。」單道謙測算了下,「我得找李赤騎,訂造新的重載貨車。牛的數量也不夠。」

「牛的問題,你和外商委聯系――他們現在負責管理昌化堡,要他們再向黎人采購一批回來――昌化堡本身還有一些牛存欄。。」

「好。」

「這種公路的路面要求倒是不高。」梅晚說,「不過南寶地區是丘陵帶,道路起伏恐怕很厲害。重載貨車不一定能過。」

馬千矚說,「南寶地區是丘陵又不是山區,不至於要開山劈石挖隧道這么浩大,最多繞點路吧,盡可能把路面修得平坦一些。」

「我讓人查查20世紀的臨高縣城到南寶鎮的s306公路建設是按什么線路選址的。」梅晚翻了下自己的工作手冊,「我回去就組織人進行勘探。」他又想起了一件事:

「南寶那邊有一處巡檢司,專門盤查黎區出入人員的……」

「沒關系,那里的巡檢很識相的。」馬千矚表示不要緊,「和縣里達成和平協議之後,這個巡檢也有一份好處,我們來往黎區的商隊他從來沒啰嗦過。修路應該也不會啰嗦。」

「還有221629050705次任務中發現的衛所城。」

「衛所城的位置相對偏,公路可以避開。不過也不需要避得很遠――和縣城一樣處理。」馬千矚身為總參謀長,該城的狀況他早就知道,對這個所謂軍事要塞的戰斗力嗤之以鼻,「他們只會躲在城里。我看這次的築路任務就交給陸軍來做好了。如果衛所里的明軍不識相的話,干脆就對這個衛所城進行一番整改。」

百仞城-南寶簡易公路的事情就這樣決定了。吳南海為首的農委會還不知道自己的農田開發象蝴蝶效應一樣的引發了許多後續事件。農委會此時一面集中力量進行美台洋農田水利建設,一面加強對二月份春季播種的第一批水稻進行後期管理,爭取在試驗田里放出個衛星來。為隨後的天地會農技推廣造聲勢。

以現代臨高的積溫來說,水稻完全可以在公歷的一月播種,但是吳南海出於謹慎考慮,還是按照當地農民的習慣,把播種期延緩到了當年的公歷二月――事實證明他的擔憂有一定道理,一月份出現了3~5c的極端最低氣溫。

水稻的育苗期,氣溫至少要在10c以上。雖然還沒有臨高全年的積溫資料,吳南海判斷:1629年的臨高很可能只能種植二造。頭造因為積溫不夠,要延遲到五六月才能收獲,二造時間較短大約可以在十月收獲。這和他從農工們嘴里得到的訊息一樣。顯然本時空的臨高不種三季稻是有它的道理的。

二月份首批水稻播種面積是五百畝,其中二百畝是經過去年的農田水利改造過,還上足了底肥的高產試驗田。另外三百畝就是所謂的「望天田」了。吳南海在這三百畝望天田里除了雜交水稻種,還試驗性的播種了若干矮腳抗倒伏稻種,看在缺少現代農資的支援下,這些稻種能取得什么樣的成績。

播種之後,沒有除草劑,也沒有化肥和農葯,全靠傳統農法種植,吳南海和法石祿每天在稻田蹲點,不斷和王田以及手下的農工們交流種田心得。想各種土辦法來應對面臨的各種問題。

在缺少現代農資的狀況下種地一開始對習慣了現代農業的農委會人員是件相當痛苦的事。他們過去誰也沒有真正預見到:被熱愛環境的環保小資們狂噴的石化農業是多么偉大。

本來每畝只需要若50公斤化肥就能保證高產,現在一畝地的底肥就要上半噸,還要若干次的追肥,種二百畝高產田差不多就消耗了吳南海經營了大半年的肥料積累,搞得另外三百畝的肥料嚴重不足。

接著又是雜草、水稻銹斑病,稻瘟、蟲害……各種水稻生長期的問題一一出現他們面前。這些問題在現代是很容易解決的事情,在這里都成了繁重的勞動。在化工部沒制造出氯酸鈣之前,除草是王田帶著農工手工操作的。至於農葯,在大圖書館里尋找了多種土農葯配方,還搞了個手工作坊配葯,一種不行就再換一種……總算一個個難關都過來了。

現在水稻的灌漿期即將結束,在萬里輝的建議下水田里開始排水進行曬田作業。曬田可以降低水稻倒伏,減少蟲害發生,使地面硬化,利於收割。對產量的增加很有利。但是掌握時機有一定的技巧――判斷合適的時機這也正是種田骨干最要緊的任務。萬里輝家世代種稻子,對此很有心得。